岭南是中国历史上风貌独具的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许多文化、经贸交流都曾在这里留下印记。
汉代以来,佛教传入中国,主要的传播路径就是通过西域和岭南进入中原地区,岭南从此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隋唐时期,佛教在中国发展出本土分支禅宗,于岭南地区发扬光大,随后辐射至全国。
南华寺山门
自此,岭南地区的佛教绵延不断,产生了众多著名的古刹,其中就有“禅宗祖庭”之称的南华寺。
历史沿革
南华寺是中国佛教名寺之一,位于广东韶关曹溪之畔,唐代禅宗六祖慧能于此弘扬“南宗禅法”,故有“南禅祖庭”之称。
南华寺祖殿
南华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据明万历《曹溪通志》记载:时年印度高僧智药三藏途经曹溪,叹“宛如西天宝林山也”,谓此地可建梵刹,后韶州牧侯敬中奏请武帝建寺。
南华寺旧照
天监三年(504年),寺庙建成,梁武帝赐名“宝林寺”。
唐仪凤元年(676年),六祖慧能于制止寺(今光孝寺)落发受戒;二年(677年)驻锡宝林寺,于此说法三十七载,使南宗禅法大播于天下。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武则天赐慧能“千佛袈裟”和“水晶钵盂”。
神龙元年(705年),中宗改寺名为“中兴寺”,越三年,赐号“法泉寺”。
宋初,南汉残兵为患,寺庙半毁。开宝元年(968年),宋太祖重修全寺,赐名“南华禅寺”,沿用至今。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憨山禅师大力中兴,僧风日盛。明末,南华寺又复荒废。
清康熙七年(1688年),平南王尚可喜重修全寺。清末民初随时局败落。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广东省主席李汉魂将军延请近代高僧虚云重修南华寺,此后,南华中兴。
1983年,南华寺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寺庙。
历史遗迹
千年古刹的南华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留存有许多历史文物,诸如——
《六祖真身》
传为六祖慧能坐化的肉身舍利,尸身历经千年不腐,
是南华寺最珍贵的文物,对中国佛教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六祖像碑》 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年)
《五百罗汉像》木雕 北宋庆历三年至八年(1043——1048年)
由“会首弟子”杨仁禧组织募化雕造,现存493尊,
分藏于广东省博物馆、故宫等处,
其中360尊是北宋庆历年间原作,
154尊造像座上刻有庆历年间铭文,133尊为清代补刻。
南华寺木雕罗汉像
广东省博物馆藏 高56cm 座宽27cm
铭文:“广州女弟子张氏大娘捨钱雕造南华寺五百罗汉一尊永充供养,庆历七年正月日”。
《千佛袈裟》绣样
唐 女皇武则天所赐,黄底绢质,
上绣一千佛像,皆为结跏趺坐式,是罕见的唐代传世刺绣。
《武则天圣旨》 696年 长140cm 宽42cm
武则天御赐六祖慧能圣旨,纸本,楷书,首尾及边以绫装裱。
名僧留迹
南华寺在多年历史浮沉中,随社稷兴衰各有起落。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几经动荡,南华寺也经受多番磋磨。而南华寺能有如今之兴盛,得益于近代高僧虚云的筹建住持。
虚云(1840——1959年)
俗名萧古岩,字德清,别号幻游,中国近代禅宗代表人物。
1933年,广东省主席李汉魂将军延请近代高僧虚云重修南华寺,虚云法师相地度势,引流曹溪,重修殿庙,又带领僧人严守戒律,遵循百丈清规,使南华寺达到空前的规模和兴盛局面。
虚云禅师一生历经五帝四朝,坐拥十五道场,中兴六大祖庭,兼承五宗禅门,使中国佛教承前继后,法脉永续,被誉为“中国近代禅宗泰斗”。他不仅佛学研究深厚,于书法一道也颇有建树,其手书、写经、题字等在拍卖场上多有追捧。
楷书心经 1937年 | 北京匡时 | 20.16万
虚云法师的楷书非常有特色,细巧而不羸弱,婀娜却不轻佻。其行书则是另一番特色,一变楷书的秀气而呈现苍辣之风,与刘墉书风相近。
行书七言对联 1953年 | 上海朵云轩 | 24.15万
“若能坚持于禁戒,则是如来所赞歌”
图源:雅昌艺术网
《佛在心中》小楷金刚经 | 江苏汇中 | 23万
此件是非常特殊的作品,书风朗逸隽秀,形制也非常独特。小楷经书以椭圆形包裹“佛”字,表现了佛教圆融包纳的特质;“佛”字虽为负形,却独具力度感和雍容大方的气度。
正如虚云法师一生,佛在心中,而万物包容。
▇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