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加班已经逐渐成为常态,特别是互联网公司,基本上都是或明或暗的要求员工996,而很多非互联网公司加班也日趋正常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图上的这位阿里同学所说,一整年基本上都是11点后才能回家,下班比较早的网易也都是晚上8-9点后了,一天中有一大半时间都是在工作中,这样的人员负荷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2018年网上统计的员工加班时间表,从表中可以看出,员工的平均加班时间将近4个小时,加班最恐怖的华为平均下班时间竟然是将近10点,这比996还要恐怖。其他的互联网公司也不甘示弱,腾讯、阿里、网易等都是将近九点才下班,而这仅仅是平均时间。

那么,与几十年前相比,为什么加班会变得如此严重呢?

  1. 1. 员工竞争压力大

改革开放初期甚至90年代,那个时代中国还未实现工业化,大部分人还从事着与农业相关的工作。人员的学历层次主要以中小学甚至有一大部分文盲,高层次人才非常稀少,社会整体发展速度较慢,因而并不会出现如此高强度的加班。

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员学历层次的逐步提升,市场上人员的的竞争压力逐渐变大,面对着每年800万毕业的大学生和相对稀少的岗位,人们不得不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同时也需要用“更多的时间”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获得更多的竞争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企业竞争压力大

在改革开放初期甚至90年代,那个时代的中国还未实现工业化,商品需求极其旺盛,从而出现了需求大于生产的现象,有一种“卖什么都能赚钱”的感觉。因而,在那个时代涌现出一大批企业家,例如娃哈哈、传化、海尔等等,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英雄。

而在现在,企业的竞争逐渐趋向于白热化,顾客有了更多的选择,企业如果不能提供最好的产品,不能很好地抓住顾客的需求,很容易导致企业亏损甚至破产。鉴于强大的竞争压力的存在,企业不得不将这种压力传递给员工,“逼迫”员工用更多的时间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不断地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的竞争力提高而利润目标的达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加班的社会认可度

在改革开放初期甚至90年代,那个时代的中国还未实现工业化,社会对于加班的容忍度也比较低,认为这是“资本主义”的剥削,加班的文化未能形成。

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的加班逐渐在各个企业“实行”,大多数公司都会将加班视为员工忠诚度的一部分,同时也作为其是否也干劲、冲劲的衡量标准。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演化,社会公众对于加班的认可度逐渐提高。大部分人虽然在心里是拒绝加班的,但是并没有对加班做出较大的反应,就在这种企业明里暗里强制,员工默许的情况下,加班文化逐渐形成了。

很多企业员工每天沉浸于加班中,以至于很少会关注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有的人直接将自己的孩子送给自己的父母,有的人将自己的孩子“送给”学校,有的对孩子“放养”。而家庭最多只是大多数职场人士休息的一个场所而已,在企业待的时间要远远超过自己在家庭待的时间,因而有的人自嘲自己已经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了,简称“企业家”。是的,随着企业加班的常态化,中国已经出现了无数个“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