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周作人

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不曾看见过刀光血影,也不曾经历过颠沛流离。我们可以坐看夕阳,闲听落花,就像周作人在散文里所写的那样,安静祥和的生活。

在民国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黑暗里人人自危,看不到国家的前景未来。有多少文人志士呐喊,彷徨,苦苦探寻着救国之路,恰如鲁迅先生散文里,对家国民族情怀的呼唤。

鲁迅先生是我们的民族脊梁,而他的弟弟周作人却是人人喊打的卖国贼。这是一件多么可笑荒唐的事。只是如若周作人生活在如今的和平年代,他的后半生也许不会那么不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才无德,有家无国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周作人也曾作为先锋,为新思想的启蒙摇旗呐喊。大笔一挥,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平民文学,在文学界享极一时的盛誉,声名远远在他的哥哥之上。可是在七七事变之后,一切都改变了模样。

在抗日民族战争陷入艰难存亡之时,当日本人肆无忌惮的践踏我们的祖国时,周作人踏上了一条和鲁迅相反的道路,他没有用自己手下的笔,匡扶我们的民族正气,而是选择了抛弃自己的民族气节,依附日本人苟活,沦为了文化汉奸,和自己的哥哥决裂了。

实在是世事无常,谁能想到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先锋,在抗战爆发时,竟然会沦为文化汉奸呢?

娶日本人,卖国行径

周作人之所以会在抗战爆发时依附日本人,除了他自己本来就没有什么家国情怀这个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妻子是一个日本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作人曾经去往日本留学,就是在那里,他认识了他的妻子羽太信子。羽太信子家境贫寒,相貌平平,却极具有典型的日本女人的特征,温柔乖顺。

周家一向偏爱长子,身为次子的周作人在家庭中没有得到太多的关爱,可能正是因为如此,羽太信子给予了他不曾享受过的温柔和关怀,促使他娶其为妻。

他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带娶了这个日本妻子,恰恰成为了他一生悲剧的开始。

都说娶妻娶贤,羽太信子并不是一个好妻子,她随着周作人来到中国以后,将周家搅得鸡飞狗跳,原本紧张的家庭关系,因为她的到来彻底走向了决裂。

她污蔑鲁迅偷看自己洗澡,这使得周作人震怒,从此兄弟阋墙。这也导致了后来他在孤立无援的北平没有人帮衬,为他后来走上了汉奸之路做了铺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日本人占领了北平时,周作人的不少文人朋友都纷纷南下避难。他的妻子羽太信子好不容易盼来了自己的同胞,自然是不肯离开北平,在他妻子的劝说之下,每逢事变把周宅的牌匾换成羽太宅即可。

为了自己的妻子,周作人选择了向日本人低头。可是在民族气节这个问题上,一次的让步就是一辈子的退缩。

周作人在日本人的威逼利诱之下,他的民族气节发生动摇了。

羽太信子是一个极其喜爱奢华的人,她在北平的日子挥金如土,周作人夜以继日的写作的稿费都供养不起她,在巨大经济压力和妻子的极力劝说之下,周作人最终参加了一次又一次的日本奴役中国文化建设的讲座。

他成了日本人,在文化方面奴化中国人的帮凶,帮助日本人在文化上侵略自己的祖国,曾经助他踏上文学神坛的笔杆,如今成了他助纣为虐的凶器。一念之差之下,周作人变成了一个人人唾弃的文化汉奸。

也许这一切,自从他娶了羽太信子这个日本妻子开始,就已经注定了结局了吧。那时的他就已经偏向了日本,渐渐地走上了和中国人对立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寿多则辱,晚景凄凉

周作人的哥哥,鲁迅50多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举国上下为他哀悼。直到今天,鲁迅的文章依然作为学生的教材,为人们所传颂。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鲁迅先生这个民族脊梁,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他的生命虽然短暂,确实光辉伟岸的。

而周作人则是一个长寿之人,他活到了82岁的高龄,然而长寿与他来说并不是一件有福气的事,他的晚景却十分凄凉。

1945年的12月,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周作人以汉奸罪的罪名被逮捕入狱。

不得不说,作为一个文人他为人还是很成功的,在这样的情境之下,他的朋友和学生依然纷纷为他写信求情。

1949年,原本被判了10年监禁的他,被特赦放出了监狱,重获自由。

他的文学天赋和才华毋庸置疑,可是他曾经的那样一段不光彩的历史,使得他并不能入职体制内工作。出狱后,他只能以写作翻译为生,一度陷入经济窘迫,生活物资匮乏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年困难时期,全国粮食短缺,体制外的周作人,更是陷入了饥荒之中,只能依靠海外的朋友救济,勉强度日。

1962年,他的日本太太羽太信子病逝,没有陪他走过最后那一段最艰辛的路程。

在那段特殊时期,曾经当过文化卖国贼的他因这段不光彩的历史成为了被打击的典型,他不但被抄了家,还多次被游街批斗,甚至被皮鞭抽打。曾经那样喜欢,安静祥和生活,已经步入耋耄之年的周作人,在这样的侮辱折磨之下,于1967年逝世。

周作人的一生跌宕起伏,他的文学成就和他的卖国行径成了两个极端。假如他没有去日本留学,没有认识羽太信子,没有娶一个日本妻子,那么他的人生可能是大不相同的吧。

不知道他后半生有没有后悔过当初轻易向日本侵略者低头,我们无从得知他的想法,我们只能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的民族气节一定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