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海盗替大元帝国,解决了“吃饭”难题,他们最终有何结局 | 文 三只眼文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行军打仗贯穿古今的铁律。
大元帝国迁都后,大都人口暴增,由原本的十余万人增加到八十多万人。忽必烈面对着突然出现的“吃饭”问题,倍感棘手,绞尽脑汁都想不出解决办法。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

原来,京师大都如此多的人口,每年至少要耗费粮食1200万石以上,其中绝大多数粮食来自江南,约占总量的85%左右,也就是要从江南漕运搬来1000万石粮食,才差不多能解决京师大都人口的“吃饭”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朝廷已经大动干戈,疏通了京杭大运河,又拓宽了通惠河,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加大了漕运吞吐量,但预计每年能运到宫墙外积水潭的粮食,也不会超过300万石,还不用说运输途中所产生的25%的巨额损耗了。

如何把足额的粮食从江南运到京城,成了忽必烈必须优先考虑的压倒一切的难题,这关乎到大元帝国的社会稳定。

这时,有人提出通过海运来解决这一“吃饭”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运,看似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但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历朝历代,对于南粮北运都不敢打“海运”的主意。

因为,古人对大海有一种天生畏惧,连近海的状况都一无所知,海洋中林立的礁石,变幻莫测的天气,巨大的漩涡和海浪……无不让人们谈海色变。

所以,海洋倒成了海盗们的乐园。当陆地防守放松时,海盗们便集结上岸,大肆抢掠,一遇官兵追赶,就立马窜去大海,使朝廷兵马只能望洋兴叹。同时,还可以劫掠那些武装保护差的贸易商船。大海成了海盗们理想的藏身之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巩固大元帝国的统治稳定,忽必烈万般无奈之下,接受了大臣关于开拓海运的建议。

但是,派谁去具体执行海运任务就是又一个难题了,显然无法依靠朝廷那些拿不出手的水师。他们在陆地上的河流湖泊里,还有差强人意的表现,说到航海那就一窍不通了。

在这两难之际,有人密奏,说可以招安海盗加以利用。虽说借助海盗的力量,会使朝廷毫无脸面可言,但“吃饭”问题得不到解决,恐怕就不是丢脸那么简单的事了。

忽必烈咬咬牙,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开辟出一条海运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朝廷一边明面上积极投入到运河的漕运中,一边密令罗壁、朱清、张瑄负责私下开展海运,而朱清、张瑄恰恰就是朝廷招安的大海盗。

朱清曾是富贵人家的家奴,因不堪虐待,杀主为盗。张瑄原是南宋人,私贩食盐,被官兵围剿,被迫铤而走险,入海为盗。后来,朱清、张瑄偶然相遇,臭味相投,两人结拜为兄弟,合伙利用海路继续贩卖私盐。

朱清、张瑄虽说称霸海上,但也羡慕陆地上的繁华生活。后来,大元帝国起兵伐宋,二人感到机不可失,摇身一变,投降元军,参加征战,成为了朝廷官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清、张瑄在结伙贩卖私盐时,就对海上航道烂熟于心。接到忽必烈密令后,二人又对海运路线进行了仔细研究,经过三次修改,最终确定了南粮北运的路线。

针对黄海沿岸沙多滩浅的特点,朱清、张瑄立即着手建造了平底海船60艘,又招募一批青壮漕运船夫,海运大业万事俱备。

忽必烈虽然下令开辟海运航线,但成功与否却没有一点把握,因此,继续招募工匠,开挖新河,以保证最大的粮食漕运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1283年春,忽必烈突然接到禀报,一支由六十艘海船组成的运粮队,装载着46000多石粮食,经海路从江南抵达了通州,押运这批粮食的,正是张瑄、朱清等人。至此,大元帝国终于松了一口气,直到元朝末年,元大都的经济生活都还完全依赖于这条海运航线。
这条13050里长的海运航线,最快10天就可以由浙江抵达大都,极大地缩短了从江南向都城运粮的时间,增大了每次粮食的运载量,减少了运输成本,解决了“吃饭”难题,便利了南北经济交流,更为后世海运创造了便利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运的成功,不仅使忽必烈解脱了执政困局,也使因历来封海政策而衰败的沿海经济活跃起来,大大小小的沿岸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可以肯定的是,张瑄、朱清两个海盗开启了中国海运史前无古人的冒险之旅,为元朝初期帝国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迅速得到朝廷褒奖。然而,二人的最后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元帝国为海运设立了两个万户府,朱清被封为中万户、张瑄为千户。设立行泉府司,专管海运。后来朝廷又增设两个万户府,安排张瑄、朱清统管。
随着海运成效越发显著,朱清张、瑄二人官至江南行省左丞,位高权重之。此时,他们的心态开始变化。

仗着自己有功于朝廷,张瑄、朱清开始聚敛财富,在运粮过程中大肆贪黩,甚至克扣船夫工钱。张瑄、朱清的兄弟、儿子、侄子、女婿等结伙营私,横行乡里;他们两家的田园宅馆遍布天下,私造粮仓,绵阳数里,囤积贪墨来的粮食;利用掌管海运之便,利用朝廷的句型船舶,与外番进行货物走私交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即使有天大的功劳,无恶不作、肆意横行,也不会得到好结局。

朝廷对朱清、张瑄的所作所为略有耳闻,但他们二人平时用不义之财收买笼络了许多朝廷官员,这些人为他们编织起一张巨大的保护网,尽管民间诸般上告,却根本不被理睬。

公元1302年,朱清、张瑄的好运到了尽头,一封来自江南的状纸,突然被摆放在皇帝的书案上。有一个叫石祖进的和尚,通过正直的朝廷大员,举报朱清、张瑄10件不法之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执政的皇帝是忽必烈之孙铁木尔,他得到状纸got,下旨御史台臣进行深挖密查,也算是天理昭昭,结果才用三天时间,就坐实了他们二人的罪行。

朱清、张瑄随急忙斥巨资向朝廷高官行贿,以图脱罪,但已经于事无补。二人霸占的田地、贪污的钱财全部杯被籍没,两家亲属俱被逮捕入狱。

朱清自知罪大恶极,难逃一死,便趁狱卒不备,在狱中自杀身亡;张瑄父子因平时得罪人太多,入狱后受尽折磨,连牢饭都得不到保证,落得个饿死狱中的结局。

历史上,人生轨迹如此的,又岂止朱清、张瑄二人!不可不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