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要说知人善任的有道明君,那可是非常多的,比如周武王、汉高祖、汉武帝等等,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一位皇帝,他的知人善任要比以上几位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这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说到唐太宗李世民,就不能不提到房谋杜断以及魏征等人,这些人都是唐太宗时期最为著名的大臣,为贞观之治的盛世作出过突出的贡献。下面将一一为大家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选人用人以德为先。唐太宗即位之前就知道,一个国家治乱兴亡,不但要有正确的施政方针,更重要的是执行政策方针的人必须贤能。他就曾对房玄龄说:“任官不得贤才,犹如画饼充饥,不能食用”。他对太子李治说:“治国在于进贤退奸,赏善罚恶,不徇私情”。以至于他到后来总结治国之道时,对褚遂良说:“我治国理政,就是要坚持做三件事,一是要借鉴前朝的成败得失;二是要知人善任,选贤用能,共同治理天下;三是不听信谗言,远离奸佞之人”。;李世民为了教育太子李治特意写了一本书叫《帝范》,并在《求贤》篇中写道:“国家的辅弼大臣,必须选用忠良,只有这样,天下才能实现大治;人才济济,远胜黄金万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公元629年,他就曾对杜如晦指出过选人用人存在的问题:只注重言辞华美之人,而不注重了解官员的行为品德,品德不好,为官一任,暴露恶迹,虽然可以绳之以法,但已经使百姓蒙受伤害了。所以,他后来在和魏征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一针见血的指出:“皇帝任用一个君子,那么君子都来了;任用一个小人,小人们也都跟着来了,所以皇帝用人,一定要谨慎小心。魏征则更详细的为李世民作了补充:“自古以来知人就很难,因此需要对官员进行考核,善恶察明,方便确定升降。现如今想要选贤用能,必须要深入的访察品行,只有考察到德才兼备的人,才能任用。即使这样的人办事不利,也不会对国粗造成大害。如果不小心任用了奸佞小人,能力越强,危险越大。”在后来,魏征给唐太宗的上书中,提出识别大臣的两大类十二条标准,即“六正”、“六邪”,这个标准为唐太宗选贤用能提供了客观依据,也为后世王朝选拔官员提供了标准,为唐朝盛世作出了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为了知人,唐太宗还发明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有一次在宰相宴会上,他对王珪说:“听说你很善于辨别奸佞和忠良,那么今天请你对在场的各位大臣作一下品评,并将自己与大家作下比较如何?“王珪随即说道:”操劳国事,孜孜不倦,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出将入相,文武兼备,臣不如李靖;谈吐公允,陈奏详明,臣不如温彦博;处理繁杂的事务,事情处理的恰当,臣不如戴胄;愿君成为尧舜以,以直言极谏为己任,臣不如魏征。至于好善嫉恶这一点,臣和众人相比,还不逊色。太宗很是称道,被评众人也是心服口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太宗作为一代名君, 深知知人难,用人更难的道理,因为难就难在将其安置在恰当的位置,更难的是让他们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任用。唐太宗知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因此用人更善于取长补短。在《帝范》一书中他对用人就有这样的精辟论断:”明君用人,就像巧匠使用木材,曲的作车轮,直的作车辕,长的作栋梁,短的作房椽。这样,无论长短曲直,都可以充分的发挥它的作用。总结起来就是:愚者取其力,智者取其谋,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这样以来,无论勇怯智愚,都能有恰当的用处。所以能工巧匠没有废弃的木料,明君也不应该有不可任用的人才。“比如唐太宗时期著名的房谋杜断,因为这两个并不善于处理具体繁杂的政务,但是他们却多谋善断,所以唐太宗就扬长避短将其宰相的才能充分的发挥,两人都成了辅助太宗实现贞观之治的名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次,举贤不避亲,无所畏忌。唐太宗用人尽量打破地域、门第、民族、亲疏等关系的局限,努力地选拔出对国家社稷有用的人才,可以说真正的做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这就他经常强调的“明君要博访贤能,广求英才,不以卑而不用,不以辱而不尊”。他虽然重用他赖以起家的关陇集团的大臣,如杜如晦、长孙无忌、李靖、杜淹、杨师道、侯君集等为宰相,也兼用出身山东和江南氏族中的人才为宰相,如房玄龄、王珪、高季辅、褚遂良、岑文本等。朝中文武大臣中有的出身农民起义军的将领,如里秦叔宝、程咬金等。还有的是他的丐政敌的部下,如刘泊、戴胄、尉迟敬德、魏征、谢叔方等等。另外还有其他少数民族的人才也为唐太宗所用,比如突厥族的阿史那思摩、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等等。也有一些人才原来是奴仆出身,比如樊兴、钱九陇、马三宝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里要着重的说一下魏征,魏征这个人原来是李密的部下,后来又投靠了太子李建成,在帮助李建成争夺皇位的过程中,魏征成为了唐太宗的阶下囚。唐太宗知道魏征才华出众,从国家大局出发,非常的信任并倚重他,数年间从仇人变成了唐朝了宰相,任期长达十四年。并且在多个场合,唐太宗都赞扬魏征“随时谏诤,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在封建帝王中能做到如此的大肚和放弃前嫌,开明到如此地步也是极为罕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能使文人学士、谋臣勇将都能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唐太宗在君臣关系中坚持用人不疑、真诚待人的原则。他时常对大臣说:“君臣一体,应该同心协力。如果君臣互相猜忌,不能肝胆相照,那便是国家的一大祸害了。”。他还在《帝范》一书中这样写道;’‘治理国家,要靠君臣的同心同德和通力合作“。就是因为唐太宗这样的任用贤能,不拘一格降人才,冯立才誓死跟随唐太宗。冯立原来是太子李建成的部下,在李建成被诛杀在玄武门后,他还率部杀进玄武门杀死了李世民的部将敬君弘,并对部下说:”总算对太子有了一丝报答“。然后向李世民自首,李世民听说了冯立的英勇的忠诚之后,对他厚加抚慰,并任命他为左屯卫中郎将,冯立逢人便说:”我受到如此厚恩,一定以死相报“。后来果然屡立战功,特别是对突厥的战斗中,所向披靡,所获甚众,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旧唐书》作者曾这样的评价唐太宗用人策略及其效果:他提拔重用的人才不局限于私党,这些被重用的人也都竭尽所能为他效劳。屈突通、尉迟敬德由仇敌变成心腹,马周、刘泊,从疏远到委以重任,成就如此的功绩,都和他知人善任有着深刻的联系。”他指出了“贞观之治”盛世的形成和唐太宗知人善任、不拘一格降人才有着必然联系,是有一定道理的。正是因为唐太宗的知人善人,一大批的能人志士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才能,成就着大唐的盛世,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代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