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手下,要说懂政治、懂谋略,贾诩绝对是第一流的。

先是董卓败亡,手下校尉李傕、郭汜等准备解散军队,各自逃回家乡。

贾诩劝说道:“你们如果丢弃部队单独逃亡,一个小亭长就能把你们抓起来。还不如带着部队杀回长安,为董卓报仇。事成,则尊逢朝廷征讨天下;如果不成,再逃也不迟。”

李、郭听了他的话,果然杀回长安,长安百姓再次生灵涂炭。但对李、郭等人而言,贾诩这一着实在很厉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又有两件事可以看出贾诩的政治眼光和处事谋略。

袁绍和曹操在官渡对峙,袁绍派人找张绣联合对付曹操,贾诩时在张绣手下当谋士,当场对袁绍的使者说:“兄弟都不能相容,何以能容天下国士?”

指的是袁绍和袁术之间的兄弟残杀。

张绣见得罪了袁绍,忙问怎么办。

贾诩劝他与曹操合作。

但张绣担心袁强曹弱,且又跟曹操有仇,会有好结果吗?

贾诩已经看出曹操的潜在力量,分析说,正因为袁绍很强,我们这点人马根本不在他眼里;而曹操相对较弱,我们去投奔他,他肯定会很高兴。

后来曹操在选择哪个儿子当继承人的问题上犹豫不决,有一次屏退左右,问贾诩的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此前曹丕已经感到有危机,求教过贾诩,贾诩让他好好读书,天天向上,做个好儿子。

现在曹操又问他,他却默不作声。

曹操再问何以不回答,他说,我正好想到一件事,所以没有马上回答。

曹操问想到什么,他说想到袁绍父子和刘表父子。

曹操一听就明白了。

因为袁绍和刘表都废长立幼,遗患无穷。

贾诩太懂了,这种家务事是不能卷入的,历朝历代立嫡之争,多少相干或不相干的人首身异处,但不回答又不行。

他采取了不回答的回答,实在很是高明。

贾诩最后活到七十七岁寿终正寝,在那样的年代、那样环境里是很不容易的。

(作者:

安迪

摘自

深圳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