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作背景

《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

昔者仲尼与于蜡(祭祀名)宾,事毕,出游于观(读guàn,宫门前两旁的建筑物)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才有这番言论。

二、重点字词

(一)通假字

选贤与能

“与”同“举”,推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同“鳏”,老而无妻

(二)古今异义

1.大道之行也

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宽阔的路。

2.男有分,女有归

古义:归宿。今义:返回。

3.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的古义:造反。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

“贼”的古义:害人。今义: 小偷,窃贼。

4.是谓大同

古义:代词,“这”。今义:表判断或与“非”相对。

(三)一词多义

1.修:讲信修睦 (培养)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长)

2.为: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雕刻)

天下为公 (是)

不必为己 (为了)

3.能:选贤与能 (才干出众的人)

能以径寸之木 (能够)

4.分:男有分 (职分,职守)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长度单位)

5.亲:不独亲其亲 (以……为亲)

不独亲其亲 (父母)

6.子:不独子其子 (以……为子)

不独子其子 (子女)

(四)词类活用

1.选贤与能

形容词用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

2.故人不独亲其亲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

3.不独子其子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

4.使老有所终

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

5.壮有所用

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人

6.幼有所长

形容词作名词,孩子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天下为公

“为”表判断。

2.倒装句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藏于己”,介宾短语后置。

(六)成语积累

1.鳏寡孤独:泛指没有或丧失劳动力而又无依无靠的人。

例句: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一天天完善,使鳏寡孤独也有了自己幸福的生活。

2.物尽其用:各种东西的功用充分发挥出来。

例句:这家工厂大搞综合利用,做到了变废为宝,物尽其用。

3.夜不闭户:夜间睡觉不用关门,形容社会安定,风气良好。

例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样美好的世界就算是真正的大同世界了。

(七)名句积累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