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电影《狮子王》剧照

“没有城管,摆摊儿的还不疯了?”

单从语句上判断,大概所有人都会认为,说这句话者无疑是城管方面。或者,最不济,也应该是和城管小摊贩无关的第三方才算合乎情理。

然而,令人诧异的是,道出这句话者,竟然偏偏是摆摊儿为生的小摊贩们。这,无疑是个悖论。

2014年4月21日,我开始摆摊生涯的第一天。从上午十一点,一直到下午六点,城管的阴影挥之不散。

七个小时的时间,被城管驱赶了至少七次。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躲城管打游击上,基本没有可以超过半个小时的持续摆摊时间。

也就是这一天的下午,我遇到了一个同样是菜鸟级别的摆摊新手。和我一样,他背个包,四处考察形势,见没人摆摊,不敢独自行动。

当天下午三点过半,该哥们儿邀我和他一起坚持一会儿,“你看着左边,我看着右边。”两个人一拍即合,决定冒着风险坚持作战。然而,没坚持多久,一拨城管即走了过来。我二人不得不慌忙收摊儿,并在判断形势之后,宣告分道扬镳。

就在被城管驱赶了多次之后,我发感慨点评了一番城管这个角色。不成想,这哥们儿却回了我一句:“没有城管,摆摊儿的还不疯了?”

在听到这句话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缓不过神来。假如不是我亲耳听到这句话,我一定不会想到,说出这句话的,并非城管,而是摆摊儿的小贩儿们。

而且,更加令我不解的是,在接下来的十几天里,我又接二连三的听到了极其类似的感慨。而且,每一次说这句话的人,都是小摊贩里的一员。

一个人明明受着城管的欺压,却还在设身处地的为城管开脱,这无论如何不让人感到匪夷所思。更令人困惑的是,当他们说这句话时,表现出来的竟然是一副理所应当、合该如此的姿态。

且不说这句“没有城管,摆摊儿的还不疯了?”的评判对与不对,单凭这句话,就可对小贩儿们的心理窥知一二。

不客气地说,他们的表现实则是中国百姓心理上的真实缩影。自古以来,中国百姓就习惯了被管制。不管哪个朝代,他们总是希望有个主子的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求老爷替我们做主啊

可以这么说,只要这个朝廷的管制或压榨没有严苛到让他们无法生存下去的情况下,中国百姓大多还是愿意做个顺民的。而且,历史证明,中国百姓更愿意有一个可以管事的朝廷。

正如鲁迅先生在灯下漫笔里所说的那样,“待到人们羡慕牛马,发生‘乱离人,不及太平犬’的叹息的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这个主子可以让百姓免于乱离之苦,哪怕“是拿他们去做牛马”,至少他们可以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自己寻草吃”。

于是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时至今日,我们虽然脱掉了“奴隶”的外衣,但内心里可能仍然有着等同于“奴隶”的心理,寄希望于有人能替我们做主。

这并非我胡诌,因为另一个真实的情况在于:即便没有城管,小摊贩依然不可能自由地摆摊儿。

这就奇怪了,难道人们连“自己寻草吃”的权利都没有了吗?当然是有的,但依然要受到某种限制。城管是没有了,但阻挡人们“自己寻草吃”的力量却不会消失。这其中,黑恶势力便是一个最无法忽略的力量。

我在十几天的摆摊体验中,通过对周遭环境的观察,以及与多个小摊贩的聊天交流,甚至通过与城管人员的交谈,得出一个很不友好的结论:

城管的存在的确令人深恶痛绝,但比之黑恶势力的横行霸道,城管之整体表现可能还略胜一筹。

一旦城管消失,黑恶势力或将抬头成为欺压小摊贩的主要力量。那些感慨“没有城管,摆摊儿的就疯了”的小贩儿里头,便不难排除有因为担心黑恶势力而宁可选择遭受城管白眼的人。

还有一个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摊贩与摊贩之间、摊贩与城管之间也有着诸多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于网络

不少地方的小贩儿与城管之间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或者,称之为交易)。贩儿通过贿赂城管换取城管的庇护,从而获得某个地段的长期驻扎权。在不威胁到城管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城管会尽可能的对这些小贩儿放宽限制,甚至给以保护。

比如,我就曾接触了这样几个小摊贩,他们长期固定的驻扎在某地下通道或某人行天桥上。上级例行检查时,他们会通过某些渠道接到通知:“几点几点之间不要出摊。”这期间,有人想在他们固定的摊位摆摊,会触犯他们的利益,引来他们的不友好举动。

2014年5月5日

<第二篇笔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