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不管是轴心国还是盟国,都建立有战俘营。这些战俘营是专门用来关押对方士兵的,按照《日内瓦条约》里的俘虏条约,不可以随意的残害俘虏,所以战俘营的存在,能够让抓获的士兵有了栖息之地。但这里面是没有任何尊严可讲的,只有强者才能生存下去,这等残酷的环境下,有人开始企图越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拉夫特3号集中营是位于波兰地区,它是纳粹德军专门为盟军飞行员以及一些特殊兵种造的。1942年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后,里面就关押了1万多人。早期在纳粹德军的压迫下,这些人没有任何反抗的心理,直到一个叫做罗杰·布舍尔的飞行员到来,让关押的战俘燃起了求生的欲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杰·布舍尔曾经在别的战俘营中成功越狱,所以对于这方面非常了解。当他刚刚来拉夫特3号集中营时,立即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了观察,并制定了计划。不过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他找来了很多也想越狱的人,罗杰·布舍尔将自己成功的经历一一叙述出来,以此拉拢了很多的追随者,人数达到了500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杰·布舍尔决定通过挖地道的方式来逃出去,于是500多人分工明确,有专人去挖地道的,有放风的,在团队合作下,经历了将近1年的时间,终于挖出了一条110米长的地道。完工之后有100多号人决定连夜撤离。结果当他们越狱时,发现地道的出口正好在战俘营的岗哨附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初计划是挖到树林里,然后顺利逃脱的,却发现少挖了5米。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100多号人鱼贯而出,正好被值班的士兵看见,在密集的火力下,只有几人顺利逃出,剩余越狱者全部牺牲。第二天鉴于该事件的影响,纳粹德军加强了守卫的力度,还惩罚了部分人,包括没有逃出去的罗杰·布舍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