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机构数据显示,全球房价最高的10座中,中国独占4席。寸金寸土,毫不夸张。水涨船高,连带着停车位也无比金贵。这些年,有关“天价停车位”的新闻并不少见,如何让停车不再是一件难事,让车位价值回归本质,实现停车有位,成了社会公众最关心的话题。

城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全国汽车保有量大约是在2.6亿辆左右,千人汽车保有量从原来不到10辆,已快速增长到180多辆,达到了全球平均水平。在这样一个庞大的汽车消费国家里,重视并解决停车难题,不仅关乎民生和经济,还是文明发展的必然。

在上述榜单中,德国慕尼黑是仅次于香港,位列全球房价第二名的城市。但在德国,停车既不难也不贵,街道两旁整整齐齐停满车辆,更成了德国城市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主要得益于政府的细致管理,在非主要交通路面上,道路两旁都会被建成“街道停车场”,这是德国人最主要的停车场地。而在居民区,政府只会象征性收费,要是车位供不应求,政府会鼓励居民停到附近的商业停车场,并给予相应的金额补贴。一对比,德国车主幸福指数真不是一般高啊。

德国模式、日本模式固然值得借鉴,但每个城市具体情况不同,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最优方案。这些发达国家进入汽车社会的时间比较早,不同时期停车规划有更多循序渐进的空间,“短板”不明显。反观中国,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社会飞跃式进入汽车时代,连续多年稳居全球汽车消费市场第一,与此同时,早期规划不足加上新建配套停车设施也跟不上,停车缺口不断扩大。

直到最近两年,中国城市停车终于探索到了一条最合适的路子——智慧停车。在适当增设智能停车位的同时,更注重对存量车位的价值挖掘。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盘活分散、闲置的停车资源,提升停车效率和车位周转率,减少对主要交通资源的挤占,从而缓解交通拥堵。与此同时,结合道路停车、立体停车库等先进做法,势必能够攻克停车难这一世纪难题。

针对不同城市需求,迪蒙智慧交通独立研发、设计了一款城市级人工智能共享停车解决方案,该方案包括智慧路内停车、智慧停车场、立体停车库、共享停车、新能源充电桩等子系统,真正实现“无感出入、无感支付、无人值守”。从路内到路外,全面打通城市停车资源,并与城市公交出行系统、交通指挥系统、公安监控系统、交警执法系统等实现数据共享,打造一个城市“一张网”的智能化停车管理模式,提升居民出行、停车体验,点燃市场消费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