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在北京召开的两会备受瞩目,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李克强总理提到了,中国要着力抓紧农业生产,稳定粮食的播种面积与产量等手段,要把14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中。

但是,中国人要如何把自己的饭碗端得稳当?在本次两会期间,有不少的代表委员、专家学者对于智慧农业、无人农场等话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针对此话题积极建言献策。

稳粮保供 未来更要依靠高科技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一直都关乎着国计民生与国家安全。在这几年来,中国粮食需求总量巨大而且一直呈刚性增长,在本次疫情期间,更是从侧面凸显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在去年,我国的粮食产量达到了13277亿斤,已经连续5年保持在了1.3万亿斤以上,中国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已经远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粮食安全标准线。在两会的部长通道上,农业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介绍到,今年中国的农业生产形势在总体上很好,但是国家也不会放松粮食生产,而是要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到具体实处。

中国农业农村部强调到,要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要突出保供给、保增收、保小康,发挥好“三农”的压舱石作用,在这当中的重点工作包括了稳定粮食生猪生产,保障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对外合作,指定政策来支持农业对外走出去,加快企业的发展。另外,加强现代农业设施的建设,包括加大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力度、推进全程全面农业机械化与加快提升种业创新能力等举措。

在如今耕地与淡水资源比较紧张的背景之下,如何让农业规模化、提高集约化程度,保障粮食的安全。如何推进现代化农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从科技手段中去寻求答案。在国际上,美国、德国、荷兰、日本等国家已经在无人农场、先进农机、农业生产链、农业物联网等方面展开了深度研发与相关的应用推广。根据国际咨询报告,到2025年,全球的智慧农业市值将会达到300.1亿美元。

近几年来,中国对于智慧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也逐步在加大,包括了数字农业试点、加快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集成应用等等,但是总体上而言,中国在智慧农业方面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与一些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智慧农业切入点:无人农场

针对目前国内外的农业发展形势,有不少的业内人士也围绕着这个话题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就在自己的提案里提到,要支持农业重点企业大力参与全球农业投资开发,要完善农业企业“走出去”总体规划和协调服务机制,积极开发利用全球丰富、优质农业资源,大力拓展国外农业投资市场,可以实现农业优势互补、构建持续稳定的农产品供应网络,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

在提案中,杨国强还提及到了打造无人农场的设想:如何让企业作为主体在国内外打造规模化的无人农场,提高生产力。

无人农场依托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5G、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以在无人工或者是少人工的状态下,对农业生产资源、环境、种养对象、装备等各要素的在线化、数据化。能够实现种植对象的精准化管理,在生产过程中的智能化决策并做到无人化作业。

无人农场引领未来农业发展“新赛道”

事实上,现在的无人农场正成为农业的未来发展模式,而且在全球农业领域上独自引领了一条新赛道。随着物联网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已经陆续在构建无人大田农场、无人猪场、无人渔场等,从去年开始,我国的山东、福建、北京等地方也开始了无人大田农场、无人猪场上的探索。

在去年的10月,碧桂园旗下的全资子公司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宣布了自己与黑龙江省检三江管理局,共同在二道河农场建设一个大型的无人农场,该农场有1000多公顷大,将会联同推动智慧农业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促进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

今年如果你有机会去到这个无人农场,你可以看到无人驾驶的拖拉机在稻田里进行泡田打浆工作,从走直线、到农具自动落下、抬起,到地头自动转弯,转向与调头,每一个无人操作环节都非常精准与平稳顺畅。

这样的无人农场不仅能够大幅度地提高整体的农业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确保整体的农产品质量还有让农业向绿色方向发展,代表着未来农业发展方向。

杨国强委员建议,可以依托国内外重点农业企业智能化领域系统集成优势,在国内外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建设一批规模化、有重大影响力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和无人农场,实现综合投入利用的效益最大化,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绿色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