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是反映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但是也有一定局限性。一个国家人均GDP是一万美元,另一个国家是1.5万美元。要是你问哪个国家更富,有时真的不好回答。造成这种现象,有汇率因素、统计方法等原因。
如果有两个国家,人均GDP都是一万美元。这两个国家之中,一个国家货币兑现美元保持稳定,另外一个国家货币升值了一倍,按照美元计价的人均GDP,就变成两万美元。挪威在2011年突破10万美元,五年之后的2016年,却跌倒7.1万美元。发生这样戏剧性的变化,主要原因就是挪威本国货币贬值。
一个国家处于战乱状态,大家对该国货币不信任,按照购买力平价来衡量的话,汇率方面就被低估。不同国家的货币比值,购买力是一个重要因素,可是该货币信誉程度也是重要因素。北欧国家人均GDP很高,汇率方面也帮了很大忙。人们觉得北欧国家的货币信誉高,愿意接受这个汇率价格。
发达国家的物价水平普遍都很高,这里有很多因素,但是汇率因素是不能忽略。一个国家经济变得发达,该国就会给人们安全感,货币信誉程度就会上升,本币就会升值。该国货币升值之后,人们就会感受到该国的物价水平很高。不过,该国的老百姓很难感受到这点,主要是本国货币单位计价是保持不变。
不同国家,统计口径也是不同。一个人在家里做饭,所产生的劳务,是很难统计到GDP之中。如果花钱请保姆来做饭,这个生产就统计到GDP里面。有一些发达国家人均GDP很高,就是把这些劳务折算成为货币,从而统计进去。
相对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国GDP是被低估。欧洲一些国家人均GDP是中国的三、四倍,但是那里老百姓真实的生活质量,并不一定比珠三角地区高。日本人均是中国四倍,但是物价也是很高。在日本坐出租车,一公里就要花30元人民币。食品方面的价格,普遍是中国的两倍。要是把物价因素考虑进来,日本老百姓真实的生活质量,可能要输给中国多数沿海城市。
一个国家人均GDP从一万美元增加到两万美元,老百姓生活质量并不是同步增长。一个人月工资从一万元变成两万元,这并不等于他的富裕程度就提高了一倍。他之前出去理发是30元,但是现在可能是60元。道理很简单,他的收入增加,理发师的收入也要增加,所以理发价格就变贵了。房租方面,可能也随着提高。价格保持的商品,可能来自那些贸易品,也就是以前买一辆经济型轿车需要一年的工资,现在只需要半年。因此,老百姓真实生活水平提高并不是和GDP成正比例增长。
税负因素也会把GDP刷高,对各项商品收取高额的税率,把物价全面推高。这样的话,就变成高工资高物价,但是实际上和低工资低物价在本质上的一样,但是GDP就变得好看了。对汽油征收高额税收,油价提高一倍,出租车价格也要提高一倍,同时物流等方面的成本也要提高。别的商品,也是征收高额税收。物价普遍提高一倍,要维持原来的生活,工资也要增加一倍。就这样变成高工资高物价,GDP从而刷高了。北欧国家人均GDP高,差不多就用了这个套路。
造成GDP的局限性,确实有很多因素,我们既要看到不足的地方,但是更应该看到GDP的意义。虽然GDP不能准确地反映财富,但是并不代表GDP增长是没有意义。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人均GDP越高,就代表越富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