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将常可见,义将难以寻”。乱世之上,必人才鱼贯而出,良将济济一堂。然世道混乱,人心不古。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为将能力出众而奸诈凶恶、反复无常者比比皆是。自然国家处于战乱之上,而结束乱世之英雄大多是有非常手段者。
可身处乱世之中,不为乱世所动,亦不图宏图大业,只为常理正义而战。此类义将,虽不常见,但在乱世之中,岂非别具一格,独具魅力?
上杉谦信-日本战国最负盛名的大名之一。在纲常败坏,礼仪沦丧的战国乱世中,独树一帜,忠心于天皇与将军,专研佛法,扶弱惩强。一生之中,除越后之地,几乎未扩张一寸领土,然而却屡次接受落魄大名们的邀请,为他人领土与战国最强大的几位大名轮番交战。其不为领土,不为回报,只为名分与大义而战。上杉谦信,可谓是日本战国第一义将。
日本武士
即便如此,后世许多人依然对上杉谦信颇有微词。认为他妄称大义名分。这样的论调主要集中两点。一、上杉谦信驱逐其兄,争夺家督之位,是大不义。二、上杉谦信目光狭隘,忠心于衰落且毫无实力的幕府将军足利氏,简直愚忠。
乍一看,两条罪状,条理清晰,仿佛毫无漏洞。其实细细品来,简直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之后我便对这两条罪状进行反驳,而上杉谦信是否算的上义将,就由大家看完之后自己评价!
驱逐兄长,乃大不义的行为!做出如此不义之事的上杉谦信又怎敢以大义名分自居?
其实上杉谦信驱逐其兄并非是计划周全之事,而实在是迫不得已。在长尾景虎(后改名上杉谦信)幼年时,即被父亲长尾为景送往寺庙成为僧人,长尾为景认为这样就可以避免兄弟相残。然而造化弄人。1537年,长尾为景越中平叛不幸身死异乡。其长子长尾晴景继承家督之位。然而长尾晴景才能有限,不足以治理一国之地。其父之仇尚不得报,自身家臣又图谋不轨。
内忧外患之际,长尾晴景并无中流砥柱、力挽狂澜之才能。因此,晴景不得不命令长尾景虎还尘,帮助自己处理政务与战事。景虎还尘以后展现出极高的军事天赋,很快便平定了领内的叛乱,止住了长尾氏的颓势。外患解除后,新的内忧却接踵而至。
长尾景虎平定叛乱期间,凭借其过人的才华与魅力积累了极好的声望。然而功高震主,必起疑心。即便是亲兄弟也难以幸免。终于,长尾晴景决定将景虎除之而后快。然而长尾氏的家臣中,大熊、直江、柿崎等颇具势力的氏族已经选择抛弃暗弱的晴景而站在了景虎一方。长尾氏至此分裂为两大阵营。两相交锋之后,才能有限的晴景很快处于劣势。长尾景虎最终掌握长尾家实权。并在之后将长尾家发展至鼎盛。
长尾景虎的出生地越后夜景
倘若处于和平之世,长尾晴景虽才能有限但有家臣协助勉强能治理一国之地。然而处于乱世,战争连年不断,而家臣又多心怀鬼胎。生于这种环境的晴景,即无经天纬地之才,又无令万众臣服之霸气。其命运必然是可悲的。仅凭晴景之力,别说为父报仇、治理一国;即便是家业也怕是要白白葬送,而晴景自身也难逃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的厄运。
而景虎乃不世出之名将,有王者风范。年纪轻轻便展现出过人的军事天赋,其统领下的越后一国,日渐平和,欣欣向荣。越后百姓在其后几十年间也脱离了被侵略之苦。“以有才代无才,以有德代无德”。此番行为有利于百姓,有利于国家,又岂能算不义之举?
另外长尾晴景起杀心在前,景虎反抗在后。一位欲除其弟而后快的兄长岂非恶鬼一般?兄长既然抛弃了亲情,化作敌人。弟弟难道还要引颈受戮不成?自晴景起杀心开始,恐怕早已将兄弟之间的亲情抛诸脑后,既然是晴景先舍弃这份亲情,当景虎驱逐其兄之时,又岂能怪罪景虎不义呢?
长尾景虎也被称作“越后之龙”
事情到此,景虎所作所为皆不可称之为不义。但在景虎对晴景的后续处理上却有很大的疑问!首先长尾景虎与长尾晴景交恶期间的史料缺失严重,导致记载众口不一。《北越太平记》和《日本编年史》等史书记载长尾晴景战败后被景虎逼迫自杀,而《上杉家谱》与《上杉谦信传》等书中却又记载晴景在家臣和上杉定实的周旋之下退隐,最终病死。后世学者和小说家们也没有充足的论据。大多对此事不置可否。
倘若晴景退隐,那景虎对晴景可谓以德报怨,仁至义尽。自然不会辱没其大义名分。而如果景虎确实杀害其兄,未免太过残忍绝情。那对其追求大义一生,实在算抹不去的污点。不过历史不会再重现,真相也永远消失于长河之中,愿意相信哪种论调,也只能是凭诸君自己定夺!
现代人扮演的日本武士
上杉谦信看不清朝代的更替,忠于衰落的足利氏是否算愚忠?
日本进入战国乱世,幕府将军足利氏大权旁落,各路大名相互交伐,企图扩张势力。对幕府将军足利义辉也是敬而不畏,都渴望着有朝一日上落京都替代足利氏成为新的幕府将军。
而上杉谦信是乱世中少有的敬重并希望恢复足利义辉权利之人。与织田信长、今川义元、丰臣秀吉等人希望替代足利氏的统治,重新建立秩序不同;上杉谦信认为世道的混乱正是由于各地大名不遵守君臣之道,企图以下克上所致。要使乱世结束,只有大名们重拾大义,回归到幕府将军足利氏的统治之下。
然而上杉谦信的目光是有局限的!从后世观之,一个朝代历经衰落与灭亡最终被新的朝代所取代几乎是历史潮流。日本进入战国,足利氏无力管理天下大名,其走向灭亡已经是历史必然。织田信长等人顺历史潮流而行事,故能成就伟业。而企图使历史倒流,让日本重回足利氏统治的上杉谦信从开始就注定失败的。
上杉谦信信仰毗沙门天(即多闻天王)
虽然从后世观之,上杉谦信的目光有所局限。当谦信本人也不可称作冥顽不灵或是愚忠!
首先,先主无道暴虐者,臣子群起而攻之,是为合理。若此时看不清时事,依旧忠于无德之君,助纣为虐者,称为愚忠。然而幕府将军足利义辉一生并无任何过错,并勤学剑术,渴望保全自身,反倒是做臣子的步步紧逼,欲夺主位,并最终弑主夺权。上杉谦信忠于这样的幕府将军怎么能算愚忠?
另一面日本进入战国乱世之前,足利氏实行幕府制。而当日本战国结束之后,德川家康依旧开创幕府。从结果上来说,日本在政治制度上并没有天翻地覆的进步,只不过幕府将军换了姓氏,权力易主而已。那么支持原幕府将军重新掌握天下、建立秩序的上杉谦信就更没有被横加指责的道理了。
上杉谦信的大义在其继承者与追随者中也有所传承
上杉谦信的大义名分在其后继者上也多有反映。上杉谦信死后,上杉景胜成为新的家督。在被称为“天下两大陪臣”之一的直江兼续的协助下治理日渐衰落的上杉氏。
而上杉景胜与直江兼续自幼受到上杉谦信的教导。两人的思想与行为准则深受上杉谦信影响。也几乎同上杉谦信一般以自己的义理在乱世生存。
骑马的武士
1600年,上杉景胜与直江兼续因不满德川家康图谋丰臣氏,决然地与石田三成密谋引发关原之战,希望驱逐不义的德川氏。可惜天不助丰臣,石田三成领导的西军惨遭大败。上杉景胜也因为心中大义差点遭受灭族之灾。
同时,直江兼续受上杉谦信的大义思想影响,将爱字刻于自己的武士头盔之上。直江兼续认为能拯救这乱世的唯有爱与大义。并一生以此行事,为主家上杉氏鞠躬尽瘁。即使丰臣秀吉许以千金招募也不为所动。
除此之外,曾受过谦信公救助的村上、高梨等氏族,一生追随上杉氏。从越后迁至岩代最后贬至米泽,村上,高梨等始终不离不弃。据《天与地》的作者海音寺潮五郎所说:高梨氏至今依旧在为上杉氏的祖庙守灵。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讨论历史人物时切勿以偏概全。仅仅因为上杉谦信所犯的某些细小错误,就否定上杉谦信所追求一生的大义未免太过草率、并有失公允。纵观日本整个历史,掌权者大多利益熏心,像上杉谦信一般能抑制自身欲望,追求世间大义的大名也不可多见。上杉谦信称为义将,绝对名副其实。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