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千丘,看见人性生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文如作田,一丘一丘来……

【千丘生·千丘说】

【千丘生·千丘说】

第12丘

第12丘

神奇的“自证预言”,

神奇的“自证预言”,

从“疑邻盗斧”说开去

从“疑邻盗斧”说开去

战国时期的列御寇,在他的《列子·说符》里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叫《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头。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便观察那人,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头的;那人的脸色表情,像是偷斧头的;听那人说话,更像是偷斧头的;总而言之,那人的神态举止,无一不像偷斧头的。

不久,丢斧头的人在翻动自家谷堆时发现了斧头,他再去看邻居家的儿子时,觉得那人的言行举止一点也不像偷斧头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列御寇《列子说符》

【原文:人有亡斧者,意者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抇[hú],翻动。)】

这则寓言说明:当人以成见去主观世界时,必然会歪曲客观事物的真理(原貌),更多时候会自己推翻自己的“先入为主”。

《疑邻盗斧》的故事还只是个前兆,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自证预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的常规解释为:

这是一种在心理学上常见的现象,意指人会不自觉的按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也指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对方的行为,使得对方按照期望行事。

“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就是一种自证预言。

假如你一直给孩子灌输“好笨”、“真蠢”、“根本不是读书的料”之类的标签,那么,久而久之,孩子自己也会这么认为。顺势而为的结果就是:孩子不会去主动思考,不会下工夫努力攻读,任凭考试一塌糊涂,然后他会心安理得地验证自己——我果然“好笨”、“真蠢”、“根本不是读书的料”。

人到中年后,很多人都会给自己下一个论断:记性越来越差了,刚刚接触的事,转身就忘了。其结果就是:记性真的越来越不好了。

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孩子具有相当的潜力成为优等生,中年人的记性完全能够再度实现“过目不忘”。

这就是心理学的科班内容之一——心理暗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理暗示偏走两端——积极与消极,有人把自己激励成超人,也有人在消沉与惊恐中沦为死人。

外国有个实验,把一个死刑犯绑在黑屋,蒙上眼睛,用刀背假装割脉,然后拧开水龙头滴水。死刑犯“听着自己滴血的声音”,怀着无比复杂的心情慢慢死去。

这个话题有点沉重,但还是想问问:今天以及未来,你给自己什么暗示,又会给身边的人什么暗示?

众所周知的“情人眼里出西施”,未必不是一种热恋中强烈的心理暗示。

画家黄永玉有一幅作品,画的是一只小老鼠,题词是《我丑,我妈喜欢》。有趣有料有内涵的画,笑倒无数人,笑点高的人至少也在内心深处会心一笑。

给它点暗示,它就是这条街最靓的老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永玉的画《我丑,我妈喜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欢迎持续关注千丘生的“千丘说”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