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农村趣事,交流农业知识,做幸福农民!欢迎关注家乡守村人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讲的:三个人同乘一座电梯,要到达一座大厦的顶层。其中第一个人坐在那里看报纸,第二个人站在电梯里思考,第三个人则在电梯中不停的走动。当他们乘坐着电梯来到大厦顶层时,有一大批记者站在电梯外等候,问他们是如何到达这么高的大厦顶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个人的回答是:“我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达到了这个位置。”第二个人说:“我通过思考到达了这个位置。”第三个人说:“我是通过不断的努力才到达了这个位置。”

听起来每一个人说的都很有道理,但其实他们如此轻松顺利地到达顶层,是因为他们乘坐了电梯。所以如果你也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无论你是在学习、思考、还是不断的努力,都是可以到达顶层的。

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经济风向标,如果你所从事的行业正处于风口浪尖,那么你的收入自然不是问题。比如在几十年以前,房地产行业就属于风口浪尖,不仅出现了李嘉诚、王健林这样的地产界大亨,同行业的人也收入颇丰。还有在大数据时代迎来的电子时代,出现了马化腾、马云等这样的数字大亨,同时从事这些行业的经营收入也比其他行业更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江后浪推前浪,每一个时代都不是永久存在的,都是社会上突出的、急需解决的问题。那么,下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会是什么呢?一定是三农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

1.粮食很重要

我国的传统就是农业社会,古人在创立社会文明的初期,就是农业文明。当今社会,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每天会有14亿人张嘴等着吃饭,如果这些人吃不饱饭,社会就会出现大问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见粮食的重要性。一个有如此社会地位的行业,成为社会经济上的风口浪尖,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老龄化严重

从古代到建国初期,农业人口一直占着很高的比例,更多的人从事农业生产,所以人们的口粮没有问题。但是由于建国初期对于工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导致大量的农民流向工业,使得农业方面的人才流失,剩下的农民大部分都是老人和文化水平低的人。

目前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中,其中80%已经超过了50岁,这意味着再有十年的光景,这些人都将达到退休年龄。要想解决农民的老龄化严重问题,就需要农村人口有一场大的革新。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返回农村是一个未知数,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技术推广难

目前留在农村的人,大部分是没有走出过家乡的,没有着眼往世界的经历,怎么会有建设美好家乡的思想呢?不仅如此,农民知道自己年龄大,见识短,知识少,所以他们对自己的判断没有自信,他们害怕失败,害怕被骗。所以当有新技术和新设备面世时,他们很难接受这种新鲜事物。为了稳妥起见,还是保留传统的种植方式,所以新的技术和设备很难推广。

再比如说一些新型的管理模式,比如种养结合模式,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模式,农民听不懂这些模式的概念,所以也不敢参与其中。他们大部分做的事情都是跟风形式,看别人做得好,赚了钱,他们才一股脑的投进去。但是农民知道自己的缺点,所以谁也不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现在农村什么样了呢?听说马云、王健林啊这些人都去投资了,可是大部分农村还是老样子,为啥?

1.瞎子心态

对于农民来说,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小农思想,很难拧成一股绳。而且大多数人会有这样一种心理“我希望你过得好,但是不希望你过得比我好”。

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农民因为心地善良,纯朴可爱,所以得到了天使的垂爱。天使答应他,可以满足他一个愿望,可以得到任何想要得到的东西,但是他的邻居会得到比他多一倍的数量。

淳朴善良的农民被这个条件给难住了,他经过了好久的思索,才最终决定“我想要一只瞎了的眼睛”。就这样农民一只眼睛瞎了,而邻居也是双目失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故事听起来很可笑,但是这种心理却在很多人内心深处作祟。农民在一起合作经营会得到更大的好处和机会,但是一想到别人也会赚这么多钱,心里就会不平衡。

正所谓“百亩良田无人耕,有人耕来有人争”,农村由于生产力低下,导致大量的土地闲置,但是如果有人想要去承包这些土地,就会同时出现很多竞争对手,不断提高价格,他们种不种地无所谓,主要是要提高你的成本。这就是一种病态的心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即时感受

目前对于农村发展来说,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对农民来说是大有利好的,但是由于农业合作社的经验少,在成立初期,可能收益不会很高,而且对于如何管理和如何分配也成为专业合作社管理的一大挑战。

专业合作社的前景非常好,但是前期利益比较低。这就像我们打游戏中的宠物,一个满级十级的宠物和另外一个只有一级,但是却有升到100级的潜力,两个宠物,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可能大部分人会说选择具有更大潜力的那个,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恰恰相反。农民更愿意每年都有自己正常的收益,不愿意冒那个风险先降低收益,再迎接美好未来。

每一年自己种植所得到的收益是农民的即时感受,而合作社的未来前景是属于延时满足。即时感受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快感,所以很多农民不愿意加入合作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农机发展尴尬期

现代农业机械发展有了较大进步,农业机械代替了大量的人力劳动。,一些简单的农机具就可以满足很多农户的种植需要。一些年龄较大的农民,甚至宁愿花钱雇佣别人帮忙,也不愿意把土地流转出去。虽然这样会减少部分收益,但是总比土地流转价格要高。虽然小农机没有先进的大型农机效率高,但是对于种植散户来说足够用了。

而对于一些先进的农机,可以增加作业效率,降低种植成本,这样的话就可以给农民让利出土体地流转的差价了。但是这些农机价格太高,小农户买不起,大农户买了又害怕技术更新太快,产品不成熟,导致没回本就得淘汰更新了。所以一般人也不敢出手,只能保持种植散户使用小型农机,而大型农机只能是有价无市的尴尬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村未来的结局可能会是什么样子?

农村土地在未来必将走向统一化、集约化,但是具体怎么走可能会有两种形式:

1.走向集约化的第一种方式是比较理想的,就是农民提高自身的觉悟,自发组织成立合作社。这样在未来,随着合作社效益的提高,农民的分红也会日益增加,所以不用考虑资金价值的问题,合作社的股份会越来越增值,农民的地还是农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如果农民不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延时满足来加入合作社,那么农村土地走向集约化的另一种方式就是,经济社会中的大财团介入。因为他们资金雄厚,可以使用稍高于合作社价格的方式进行土地流转,这样他们在农民手中流转土地的可能性更大。

虽然土地流转出去的时候价格偏高,农民会比较高兴,但是从长远来看,发展空间很小,大部分利润会被大财团拿走。如果被大财团介入,普通的农民种植户是无法与之抗衡的。所以如果是这种方式的话,真正赚钱的还是这些财团而不是农民,农民要想在农村混日子,就只能继续做他们的打工仔,财团出钱集中了土地,农民靠技术开农机,给他们种地,每月只拿固定的工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条条大路通罗马,社会的主要趋势是不会改变,至于农民手中的土地,自己如何选择,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无论是哪一种,我们都希望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越来越美好。

你对业未来的发展,还有哪些见解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