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合村并居成为一场漩涡,似乎抹杀外地人对山东的好,破灭外出打工者对乡村的眷恋。

小呗鸽也阅读了大量的差评,看得出来,大家对合村并居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希望山东可以更细致调查,一村一策,甚至一户一策地细化。

他们指出来的问题还是一定程度存在的,希望决策者可以多听多看。我们的家乡,需要有更多人关注,帮助我们不犯错误,我们要敢于表达态度,让群众明白,让反对者转变看法,这将提高人民幸福感。

如今聊城乡村面貌,经过“平清种增改”提升后,跟以前来说已经比较适合居住。感觉,每次回到村里,都可以有非常优质的睡眠。蝉鸣鸟叫,是唤醒乡村的方式。

太多的人对乡村了解不足,自然会产生偏颇。过度丑化乡村是不客观的,过度美化乡村也尚不是时候。农村过苦日子多了,自然会考虑最稳妥的方式,这绝对是无可厚非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呗鸽就重点在文化、历史、生态方面谈谈聊城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振兴吧。

前段时间,观看了电视剧《花繁叶茂》,在艰苦条件下,依旧不优先考虑搬迁政策。不禁感慨,金窝银窝不如我的狗窝的深刻意义。乡村留下的建筑,是文化载体。自己的村庄再差,也是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

小呗鸽看到了太多对东阿小山头的遗憾,特别是鱼山、香山等的文化缺失。聊城市的东昌府区、阳谷、东阿等有很深厚的文化,已经被深深烙印在了乡村里面。聊城地处平原,并不是非要合并不可的地方。一味的合并,或许会破坏文化传承的土壤。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振兴是极其重要,他需要人的参与,更需要场所的参与。

在对乡村未来不确定的情况下,不妨适当放手,让管区内相邻几个村,想办法激活乡村历史文化活力,努力尝试发展乡村旅游。聊城各村的距离并不远,有仅仅撤销行政村,不做居住场所合并的条件。让乡村人文更好地寄存在乡村土壤里面。

聊城的村庄十之一二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或历史记忆。如果强行把他附近的村庄搬迁,并不利于他的文化脉络。不妨以此类村庄为中心,整合附近村庄资源,共同让此文化被更多人熟知。村里缺少的并不是居住场所,而是缺少能够盘活村庄灵魂的人才。

有没有发现,乡村建筑在节能上面是有突出优势的。房前屋后的树木,为气温调节提供了便利条件。这几年,聊城村里人已经习惯了垃圾进入垃圾箱。甚至东阿县刘集镇某些村庄垃圾分类都在进行中。可以说,乡村生活已经得到了一定改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村的改变需要时间,更需要空间。聊城的环境承载力有限,小呗鸽并不太看好大规模聚集。

大规模合村并居,需要的资金太多,可能超过预期的配套资金也无法估计。在大量未知面前,在前期准备不足情况下,适当地让村里人自己选择,是最为可靠的。合村并居很多操作是不可逆的,不容失误。新农村的本质还是乡村,那些走出去的人,心心念念的还是那个有些土气的乡村,可以变美,但是不宜轻易让其消失。

如今,多数村里人为子女分担着房贷、车贷,稳定是对他们最好的选择。即使通过哄骗让大家签了拆迁合同,其后的不稳定因素,就可以控制吗?小呗鸽强烈建议,先建后拆,以免因工期延误,让农村四处漂泊。只要配套设施做好,我想村民还是很配合的。

你觉得你的村庄合村并居的风险大吗?

文章插图来自: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