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他抬手便书了盛唐的半世风烟,千年后有人颂诗篇,笙歌里长醉不醒的,是长安。

长安是一个梦,也是一座笼。梦里是白马轻裘,春风得意,丹心一片为天下计。笼中有纸醉金迷,繁花如昔。轻易间就迷了人的眼,乱了人的意。

可不管是梦中笼里,他与长安,都是衣袂翩飞间一片永恒的璀璨。长卷写尽世间多少悲欢。合书呢喃,累世的风霜里,有人轻声道:你竟还恋着那一世的长安。

是的,恋,是骨子里的穷追不舍与与生俱来的一种向往,是迷恋也是眷恋。是属于盛唐每一个心怀天下的仁人志士的心境。

那里有圣主贤臣,开元盛世映的史册一片光辉,那里有美人如玉,广袖长舒,轻歌曼舞,温柔乡里泯尽尘世所有悲愁苦惧。

所以他也恋,他甘愿放弃逐马观花,品酒饮茶的恬淡生活,一心去入那长安。世人谓他恋,他便要恋得彻底,恋得无畏。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他是自九重天上飞下的青鸟,用他的才华感染了世人,震撼了天地。一壶浊酒饮尽长安无数春秋的明月与烟柳,举杯邀月,却在梦醒独自品尝独自低嗅。

长安李白,那年的一场笙歌太平里,人人艳羡。然而醉一场绝代风华,却换不回旧时光里眉眼如初的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开元十八年,这是李白第一次入长安。

朗朗的青天,大好的河山,映着盛世的繁华。一跃便成就了许多人凛冽的文字,缱绻的眉眼。

乱世尚武平天下,治世,修文只为化人心。化开心底郁结的雄心壮志,慢慢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继而开出一树繁花,水墨青衫,映红大唐的一片烟霞。

可是他没想到初入仕途的自己遇到的竟会是这样的人。一向喜欢推举贤能的右丞相张说病了,便让他的儿子代为接见自己,偏偏二公子又是个嫉贤妒能之辈,就想方设法疏远了他。

来时灞桥的明月刚浮上烟柳的枝头,走时最后一阵秋风将落叶全部带走。春去秋尽冬已至,岁月从来不肯休。

至此满腔热血的李白才明白,即使在这样的太平盛世也有容不下他的地方,圣主治世也从不乏用心险恶之人。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只得感叹行路难,只得抬袖扬剑,离开这让他既留恋又失望的长安。

他知道,长安盛世难得几回,歌舞却从来不休。这里是得意者的天下,也是失意者的天下,然而盛衰荣辱几度浮沉,那厚厚的史册却从来难记得得意者是谁,失意者是谁。

长安,是属于每一个人心中的长安,它却从来都记不住谁,也不属于谁。

若想要它永远的记住他,那就要一笔一划,如同心头的朱砂一般把名字刻画上去,千年后,才会留下惊世的传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天宝元年,李白第二次入长安。

这中间,整整相隔了12年。

12年的光阴,江山还是那大好的河山,君主还是那贤明的君主,李白还是那才华横溢的李白,唯一悄悄变化的,恐怕就是岁月了,一点一滴销魂蚀骨,让世人无法轻易察觉。

这一年的李白42岁,已至不惑之年。少了几分少年的傲气,却在空灵山水的滋养之下变得越发惊才艳艳。

在朋友元丹丘的推荐下,他接到了奉旨入京的诏书。

将进酒,杯莫停。

那一年的牡丹开得格外艳丽,杨柳一夜就拂遍了长安大地,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再合适不过。

这次他也得到了唐玄宗的召见,擢升为翰林大学士。李白这个名字,从此刻就注定了要被载入史册,他却没想到是以这样的方式。

佐佑王化,润色宏业。这八个字看起来有经天纬地,气吞山河的魄力。而帝王要他做的,不过是一个御用文人,为皇帝与后宫嫔妃们写些无关风月的艳词。

是为润色,亦是如此独特的佐佑之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年后有人翻阅书卷,或许从这一章中读到的只有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的故事。恐又羡煞了无数人的眼,那是何等的无上荣耀。

可是世人不知道,他叫李白。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他胸怀的是治国平天下的大策略,他又如何甘心在宫墙内葬送一生韶华。

他的笔,起落该是江山的统筹谋划,他的情,动辄应只是为苍生的一片丹心。

可是,他失望了。

皇帝的御用与惊人的才华让恃才傲物,图谋不轨的谗谤接踵而来。

甚至连《清平调》一句: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装,也被指为映影射杨贵妃。本就不得志,再加上奸人的污蔑与迫害,使得玄宗渐渐疏远了他。

他又过上了放荡饮酒的生活,最终请辞归山,玄宗自然应允。

他又要离开长安了,这个他魂牵梦萦的地方,纵然葬进了一生的韶华与诗情,这里还是容不下他。

长安长安,长治久安。多么美好的两个字,可怕只怕,是笙歌太平里的一场大梦,君王和着臣子,纸醉金迷之后醒来,铁骑踏碎繁华,人间再也无处可生蒹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这件事发生在当年的长安,起因经过结果在史官的笔下都和这个叫李白的人无关。

通过这件事,我们只知道,长安的笙歌太平被打碎了,一代王朝就此没落,那个有着倾国倾城色的杨贵妃,马嵬坡下为成全李隆基的一世君王,自缢而死。

而这件事,本有机会避免,因为李白第三次去长安,为的就是揭发安禄山造反之事,同时进献良策,实现济天下,安苍生的夙愿。

在他和老朋友杜甫的一番努力之下,却仍然没有遇到一位有权势的官员,又遇到朝廷正在处置"污蔑"安王爷的罪犯,李白大惊失色,打消了这一想法,离开长安,南下宣城。

大厦将倾,帝王却还活在谗言里不知清醒。李白终于明白,这一生的夙愿都无法实现了。这一切,这个世道,他都无法改变,毕竟,一人一剑一诗书,于这天地是如此的渺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闭上眼甚至可以想象得到,他日山河破碎的场景,他的长安,那里承载了他一世的悲欢,可是他再也,回不去了。

他只能守着永生的失落与寂寥,和诗酒为伴,且歌且行,且唱且和,苟且于这世间。是盛世太平亦或干戈寥落,都不由他做主,连尽心的机会都没有。

原来长安,从来就不属于任何一个人,任凭你做怎样的努力。那里的离愁别绪历史只交给九五至尊的帝王一人来背负,成败荣辱,都是他的。

而对于那些恋着长安的人来说,江山烽火,浩浩史册,你不过是陪衬。

所以千年后的李白多是以诗人的形象出现在世人的记忆中,他与长安,是繁华里一曲豪放的歌。他醉在当年的笙歌太平里,我们沉于杯酒饮尽的诗文中。

可是没关系,虽然他的一生在大家记忆中和政客都无缘。可只要有人记起大唐那年的长安,就会记起有人诗酒三百篇。记起李白,就会记得曾有笙歌醉长安,一醉,就是几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