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最后一天,我和爸爸,弟弟去了二十年前生活过的地方——东莞。那是我爸妈发家的地方,曾经也是一片繁华,浓浓的烟火气。不曾想,二十年后竟成了一片荒凉。

说荒凉有点过了,但确实不及以前繁华了。那条街道,那个门面,那棵龙眼树,那几个工厂,还有零星几个生人、熟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爸总是说,我们内地地区怎么可能比过沿海地区,人家的村镇都比我们的市建设得好。当时作为一个外来人,即便年纪小,却也多少有些自尊心作怪。不过在那个外地人成堆的地方,我们也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童年。

记忆中在中心集市那边有个夜市,可热闹着呢!下午三四点多的时候,人们就开始支摊。很快,很多个小铺面就陆陆续续张灯结彩,各种有意思的小玩意儿一点点呈现在顾客面前。我的好几个收音机就是在那边小摊上买的,至今那个黑色小巧的收音机还在我的收纳袋里放着,还能收到几个电台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夜市的东边是一条商业街,比小铺面高档一些了。这里是一个个实体的门面,有卖水果的,卖服装,卖电器的,卖手机的,手表的等等,应有尽有。这条街上有家修手表的店,店老板是一个和我们说同样家乡话的老乡,和我爸还是同年同月同日生,我应该叫叔叔还是伯伯呢?你可别说,在手机、电话还不是很流行的年代,手表可是很有市场的,修手表的生意也是相当红火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不知道我爸他们是怎么认识的,总之,在那个流行老乡文化的年代,这是非常常见的。

夜市的一边是一排大排档,尤其在夏天的时候,啤酒烧烤往那一坐,简直赛过活神仙。

北边是个电影院,当初没少在那蹭电影看。不要问我为什么电影院能蹭电影,嘿嘿,小孩子不要钱呀!因为爸妈要工作,暑假里我们几个小孩就三天两头带着我奶奶去看电影,只买一张电影票,三四个人进去看,现在想想简直不能太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道什么时候,那个电影院没了,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那个夜市垮了,旁边的商铺一年一年不同。一晃,我都离开她二十年了,铺面还在,工厂还在,甚至,二十多年前在那里生活的人还在,只是,不知怎么的,就变了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端午假期,我们故地重游,路过那方圆几里。惊喜的是,修手表的老乡叔叔还在,还是钟表店,连店名都没变。进去跟他寒暄几句,看到他两鬓斑白,眼神恍惚,声音也沙哑了很多。原来,这也是他的故地重游。二十多年来,他去了很多地方,看过很多世界,赚过不少钱,也赔了不少钱。三个月前,老婆病重,风水先生说,最终还是要回到原来的地方。于是,他重新把那个铺面租下来,重新开张钟表铺。我们去的时候,店里的钟表还没摆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