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敬婆,婆爱媳,她们亲如母女让人羡慕

听起来可能难以相信:一大家人,从五口人到九口人,一直在 一口锅里吃饭,已经坚持了11年。
都说婆媳难相处,可在这个家庭中,媳敬婆,婆爱媳,一个婆 婆与两个儿媳妇相处得非常融洽、和谐。
昨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走进了这户位于郓城县唐庙镇张庄 村的人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从进家门,俩儿媳妇就对我很好” “村头第二家,就是!”昨日,在郓城县唐庙镇张庄村村西,热心村民手指着远方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村民们说:“她们婆媳关系相处得很好,真不知道她这个婆婆是咋领的!” 村民口中的婆婆叫王三银,今年57岁。 见有人来,个头不高的王三银热情地把记者引进家中。 一座四五分大的农家小院,被院主人用一架葡萄从中分隔开,南边种着豆角、黄瓜、丝瓜等蔬菜。 “小菜园一分多地,种的菜一家人都吃不了。”王三银说,“都是施农家肥,从来不用化肥、不打药,浇水也方便。” 王三银说,这是她老二家的院子,她平时一个人,老二家就让她住在这里。目前,老二家媳妇任方方正在菏泽博爱医院照看她生病的父亲。 “方方每次回来,我都给她说,我在家照看孩子,你尽管放心去伺候你爹,家里的事有我呢!”王三银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不仅如此,她还隔几天就电话催促在外地打工的二儿子,让他回来看看他生病的岳父。 王三银住的房间外,一台老款格力空调外机引人注目。 “都安装10年了,是她妯娌两个掏钱给我买的。当时,邻居家都还没安呢!”说起这事时,王三银满面笑容,“她妯娌俩当时商量说,咱娘辛辛苦苦地干活,咱省吃俭用也得给老人安个空调!” 房间10余平方米,吊着顶,铺着地板砖,空调一开特别凉爽。 北边房间里,支着个炕,已经3年了。冬天,王三银就睡在炕上。 “当时,方方考虑到我血压高、怕冷。”王三银回忆道,“冬天这屋里多暖和不,白天一进屋就热腾腾的,被子热乎乎的……” 堂屋里,六个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嬉闹着。 “一家俩孩子,有两个是闺女家的,最大的10岁,最小的刚3周岁,不上学就在这里,整天闹得我脑子疼!”嘴上这样说着,王三银的脸上却乐开了花。 旁边的餐桌上,放着一片焦黄的馍片,上面的鸡蛋也被煎得黄灿灿的。 “奶奶做的饭最好吃了!”10岁的孩子快言快语地说,“早晨喝的面条加西红柿豆角,中午吃的韭菜饼……” 说起两个儿媳妇,王三银一直记着她们的好: “进门以来,她们就没跟我吵过架。” “我的衣服,都是她们给买的。11年了,我没买过一件。” “每年不到夏天,她们就带我去医院检查,害怕我血压高、血糖高。”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0多岁就一个人领着仨孩子,俺婆婆太不容易了” 女儿今年10岁了,在任方方的记忆里,只打过她一次,还是狠狠地打,只因为,孩子把她奶奶气哭了。 为什么这么恼火?提起这事,任方方只是一个劲儿地说:“20多年,俺婆婆太不容易了!” 知道婆婆不容易,任方方妯娌俩一直不让年龄大的邻居跟她说很长时间的话。 “害怕一不小心揭到婆婆的伤疤!”她们解释道。 进这个家门11年,平时一看到婆婆愁眉苦脸,任方方妯娌俩就带着老人去散心,或让孩子逗逗她。 在她们眼里,婆婆善解人意。 知道任方方平时又忙又累,送10岁的孩子去七八里地外的徐垓参加舞蹈辅导班,都是婆婆自告奋勇,骑着三轮车去送。 这段时间,父亲的事压得任方方几乎喘不过气来。心中的苦恼向谁倾诉?她第一个想到的是婆婆,每次回到家,都是一股脑儿地倒出来…… “摊上这事了,咱就好好地面对……把老人照管好,别着急,慢慢解决……”婆婆的话总能让她感到宽慰。 安慰一番后,婆婆总会把所有的孩子都领出去,让任方方一个人在家休息一会。 在她们眼里,婆婆勤劳手巧。 鸡蛋饼、葱花饼、韭菜饼、糖酥饼、南瓜饼、发面大饼、土豆饼……婆婆给一大家人做的早餐饼,一周都不重样。 纵使自己再累,只要儿媳妇、孙子想吃手擀面、花卷……婆婆也立即去做。 两个孙子、两个孙女,几乎所有的衣服都是她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 一个棉袄,从剪、套、铺棉花再到压制,一夜就出来了。 不仅对自己人,听说任方方的同事很喜欢手工制作的棉衣,一身棉衣,棉袄加棉裤,两天就做好了,让人诧异速度之快。 在她们眼里,婆婆“确实好,一点儿不是都难找”。 “我们现在感觉对俺妈都没对俺婆婆亲,守着妈不能说这话,可心中就是这样的感觉!”说起婆婆,她们总是这样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俺这俩儿媳妇,在家亲如姐妹” 10岁的女儿带着寿星帽,与弟弟、妹妹一起吃着蛋糕,面前的桌子上摆放着丰盛的菜肴…… 昨日晚上,在菏泽博爱医院病房里,任方方一边照看生病的父亲,一边通过手机看着家中发生的一切,眼角湿润了,快速地在微信上发出“谢谢嫂子”四个字。 很快,对方回复来一行字:“谢啥,这都是该做的!” 昨天是女儿的生日,可任方方夫妇都没能在家。 “他们不在家,我来给孩子过生日!”任方方的大嫂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任方方的大嫂跑到六七里远的唐庙,特意买了个大蛋糕;又让丈夫去四里地的韦庄一家小吃铺,买了丰盛的鸡叉骨、香肠等孩子们爱吃的东西。 任方方与嫂子是同一年进入这个家的,中间仅差三个多月。 在她们相处的11年里,这仅仅是其中一个非常和谐的小镜头。 当初婆婆提出分家时,她俩异口同声地说:“就娘您自己,分能分哪儿去,还是在一块过吧!” 于是,从她俩一进家门,一大家人虽然住在两个院子里,但一直在一个锅里吃饭,从最初的五口人到现在的九口人,从最初在老二家吃到目前在老大家吃,一直其乐融融。 后来都有了孩子,孩子小,不懂事,磕磕碰碰的免不了。她们妯娌没有一个斤斤计较的,用她俩的话说:“过一夜啥事都没有了,该咋着还是咋着!” 两人都通情达理,做任何事都能替对方考虑。 在为婆婆安装空调时,老大家主动提出来:“俺多拿点钱,娘在方方家住,还得用她家的电!” “一点儿电费,咱娘能用多少呀!”任方方坚持不让嫂子多拿。 这段时间,任方方从医院到家来回跑。 她每次回到家,嫂子总要去集上买只鸡或买点儿排骨炖上,让她补补,说她这段时间太累了。 嫂子的做法,让任方方心里暖乎乎的! “俺这俩儿媳妇,在家亲如姐妹,处理问题都先替对方考虑!”说这话时,王三银的脸上乐开了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快评 精神甘露润城乡,文明新风扑面来 王三银与儿媳妇和谐相处,任方方孝老爱亲,妯娌俩和谐相处……这只是近几年唐庙镇精神文明新风的一个缩影。 探究其背后,我们发现,迈步进入新时代的唐庙镇,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美丽新农村的同时,不断加大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力度,在创建市级文明村镇工作的基础上,发掘当地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着力激活乡土文化资源,有效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哺育了农村文明新风。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镇共建有5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54处村级四德榜,各村先进模范不断涌现,好人好事屡屡出现在群众的视野。 镇党委书记韩福华说:“一名又一名群众在向榜样看齐,纷纷展现自身的道德闪光点,用实际行动成为新的榜样,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崇德向善、孝老爱亲之风悄然形成。” 愿越来越多的王三银、任方方及其嫂子们在菏泽大地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