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过端午,

划龙舟,敲锣鼓,

端午习俗传千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光荏苒,端午又至,磁器口,千年古镇芳华仍在。

回眸那些年, 磁器口每至端午佳节,都会开展民俗巡游、旱龙舟、包粽子、挂菖蒲、拂拭沐兰汤等种类繁多的民俗活动。

极具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往往给人一种豪华民俗视觉盛宴之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浴兰汤兮沐芳华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据传,端午已至仲夏,毒虫、瘟疫滋生,古人会在端午这日沐浴兰汤清洁身体,以达到避瘟驱毒之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

磁器口古镇延续“浴兰汤”这一习俗,端午当日,屈原及侍从的扮演者,穿梭在古镇大街小巷中,在来往的行人额头、脖颈以及双手,轻轻的进行拂拭,以示为行人祛除晦气。

雄黄酒兮驱邪魅

在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中所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即为“画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磁器口也有画额祈福的习俗,长辈用毛笔蘸上雄黄酒,轻轻在小孩子额头上描画出“王”字,这其中蕴含两层含义,一借雄黄驱毒,二借猛虎镇邪。

旱龙舟兮话端阳

“不信沧江传竞渡,彩旗画鼓闹西城”,“赛龙舟”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

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距今已流传两千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与传统“赛龙舟”文化习俗不同,磁器口古镇多以“划旱龙舟”的形式庆贺端午。

数名人员同乘一艘龙舟,龙舟分别以不同色彩,龙头与龙尾各一人分别抬起,其余数人以划船的动作、统一的步伐在青石板路快速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漫漫千余年,峥嵘岁月终远去,看今朝,磁器口的端午习俗,虽在形式上已没有旧时那般讲究,但昔日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却深留印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如今,磁器口后街,依托古镇千年巴渝文化传统,打造三大文化逛游动线,汲取巴渝之精粹,最大程度传承极具特色的传统民俗的同时,又融贯世界艺术新潮流,为游客重现旧时古镇风貌,向巴渝特色传统文化致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千年磁器口,

万载巴渝情,

要看老重庆,

请到磁器口。

目前,磁器口后街招商中心已全面对外开放,每日防疫措施有序进行,为到访来宾创造温馨优雅的环境,随时欢迎莅临。

磁器口后街招商中心接待时间: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