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平江县余坪镇新庄村驻村工作队分别来自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岳阳市君山公园、岳阳楼景区管委会三家单位。胡晓临队长是医生,他的工作方法是望、闻、问、切,队员李文卫和黄建新是军人出身,性格雷厉风行,做事干脆利落,他们以村为家,把村民当家人,把村务事当家务事,以给自己的长辈、子女办事的态度和毅力来办好群众的事,拉近了工作队与村民的距离,赢得了群众的认可。
从岳阳市到平江县余坪镇新庄村,有三条路,走高速,有200公里;走国道,有120公里;走乡道90公里,翻越雷峰岭有108道弯,一路上路窄弯急。不管走哪条路,路上花费的时间都差不多要2个小时,这条曲折的“扶贫路”,也注定是一条不平凡的路。
余坪镇新庄村四面环山,人多地少,土地贫瘠,是一个“看天吃饭”的贫困村。全村221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43户580人。扶贫队员换了一批又一批,扶贫工作道路坎坷,如何带领村民们闯出一条新路?总是放在驻村工作队心里的头等大事。
服务群众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驻村工作队并没做出轰天动地的事,他们全凭着细小入微工作态度,用真心和真情攻克一个又一个贫困堡垒。2017年,全村顺利脱贫。
栽下暖春的一汪新绿
沿着弯弯曲曲的机耕路,记者走向大山深处。来到了新庄村鸡笼组,身体结实的李君良正在地里辛勤劳作。
“你这栽种的是什么?一共有多少亩?”记者好奇地问。
“我这栽种的是吴茱萸,一种药材,我栽种了1.6亩地。”李君良说。
“为什么选择栽种这种植物呢?”
“工作队说栽种三年后可以见成效,市场前景好,可以帮我们脱贫致富。你看我栽种的树长多好!现在有的树苗已开始挂果,过二年就可以在面积收获了。”李君良指着树苗兴奋地说。
图一:村上书记凌彦军说吴茱萸长起来将来比人还高
工作队队长胡晓临说,工作队在大山里走访中发现,山上有野生的吴茱萸,长势蛮好,但是被村民们砍下当柴烧了,非常可惜。凭自己在医院工作的经验,以及市场的调查,每株每年可以获利100到200元左右。在去年5月份就试探着引进过一批吴茱萸树苗,村民栽种后,成活率高,长势良好,今年疫情期间又引进3500棵树苗,分给20多户建档立卡户栽种。
“今年2月份,我和队长为了节省运输费用,我们开着私家车去云溪拉树苗,把小车的油漆都刮坏了,车内的装饰搞脏了。”一旁的扶贫队员李文卫说道。
“当时看到他俩的车成那个样子我的心都痛了。”村书记凌彦军说,“疫情期间餐饮行业都关门,路途饭都没有吃上,一到村部工作队员忘记疲劳和饥饿,就急着分发树苗。车费、树苗费都是工作队员自己出的,免费发给村民栽种,这样的工作队员真是很少见到。”
吴茱萸适合阳光充足的地方生长,具有温中止痛,疏肝下气,助阳止泻等功效,可以治疗呕逆,厥阴头痛,伤寒吐泻,脘腹胀痛,经行腹痛,五更泄泻,脚气,口腔溃疡等病证。市场需求量大,产值高。
据了解,李君良今年35岁,属于已脱贫户,父亲68岁,患癌早期,常年吃药,妻子患有精神疾病,不能从事体力劳动,三个小孩,大的5岁,小的才3岁,一家6口人就靠李君良一个人挣钱养家糊口。为防止返贫,去年开始,工作队安排他公益性岗位,当了村上的生态环保员,每年收入6000元。还安排他托运全村的垃圾,每年40000元。
临近中午,记者结束对他的采访,李君良开着小三轮,哼着小曲,快活地驶出山道,向家里飞奔而去。
扯下寒冬的一缕阳光
在新庄村鸡笼组,一栋二层漂亮的小洋楼进入记者的眼帘,门口立着一对石狮子,旁边还有车库,一看就是有钱人家。
工作队员李文卫给记者介绍:“这个户主叫郭湘平,是村里三户未脱贫中的一户。”
能住这样房子的人,还是贫困户。顿时,在记者心里打上了一个疑问号?
图二:住这么好洋楼的人谁也想不到她是兜底人员
一进屋,脸部浮肿得眼睛眯成一条缝的女主人郭湘平热情地招呼着我们,要我们品尝她做的木瓜丝。通过交谈,记者了解到,2014年她丈夫李相清患肝癌晚期,2016年她自己被检查出患有红斑狼疮和肺动脉高压,2017年丈夫去世,前期治疗费数十万元,原本红火的家庭变得一贫如洗。她拿出了一盒凡瑞克安立生坦片,她说一个月要吃一盒,每盒的价格是1980元,再加其他药物,每月服药费用高达四千多元,导致债台高筑。
这位住洋房的主人郭湘平被政府兜底,她三个女儿都已出嫁,家里就她和上初中的外孙相依为命。
“大姐,你家除了政府救济,还有其他收入吗?”
“现在我女儿帮我做一些雪花酥和木瓜丝之类的手工产品,驻村工作队员也经常来帮我制作和销售,有时候在我家忙到凌晨两三点,茶都喝不上一口。上次市里搞贫困村产品展销会,他们全部是义务劳动,帮我打包,用自己的车帮我拖货,到镇上去发快递,一次就帮我销售了38000多元的产品,现在手工产品销路慢慢打开了,以后也会有稳定的收入了。”郭湘平说着说着眼角开始湿润了。
三个女儿都不在身边,孙子又在上学,郭湘平平时只是一人在家,她这个病随时都会危及生命。“大姐,我们走了,你记得家里门不要锁哦,过往的村民和我们都会经常来看您的,万一出现什么意外,也好及时送医院……”工作队员李文卫出门的时候一再交待。
撒下暗黑的一抹亮色
在路上村书记凌彦军告诉记者:“前年扶贫工作队花费18000元给下冲组植物人李平康买了一张床,李平康一家是驻村工作队关注最多,去得最勤的一家。”
我们驱车来到余坪镇新庄村下冲组贫困户李平康的家中。他家虽然是土坯房,但外墙经过粉刷翻新,看上去应该是舒适安全的。
一进门,白发苍苍的王会兰奶奶热情地招呼着我们:“胡队长、老黄、文伢子、凌书记……你们又来看我这个老婆子啦,我去泡茶。”
工作队员黄建新说:“不用不用,奶奶,我们刚喝了茶,今天就是来看看您的。”
屋内一共三间房,我们进门隔壁房间躺着的就是因车祸瘫痪多年的李平康,他这一躺就是17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王会兰今年72岁,她老公黄应松78岁,是个盲人,儿子李平康49岁,成植物人了,父子俩的生活起居,全靠年迈的王会兰照料。
王会兰奶奶见到记者的到来,眼神顿时变得明亮起来,语气也带着些许激动:“现在的政策真是太好了,不然我们怎么生活?前几年帮我修缮了房子,现在每年七七八八的加起来补助钱有10000多元,吃、穿、住不成问题。驻村工作队员真的好,经常给我家送米、送油。知道我家里的实际困难,前年,工作队员们发起捐款,给我崽送来了一张10000多元的电动翻身床,去年,胡队长又私人掏钱购买了多功能电动轮椅,我儿子瘫痪在床十几年不见天日,现在有了这电动轮椅,他也终于可以出去见见太阳了……”
图三:在床上躺了17年的李平康见了扶贫队员脸上居然有了笑容
像她们这样的户头在新庄村还有几户,烂泥组的凌叔移老奶奶,今年87岁,双目失明,行动不便,家里想送她去县城做残疾鉴定,又因交通不便,一直拖着没去办理。工作队的李文卫听说后,主动请缨,开车和老人儿子李发华送凌叔移去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残疾鉴定,由于老人的身体情况不适,一路走走停停,本来只要40分钟的路途却开了2个多小时,车子也被呕吐物弄得一塌糊涂。
回来经过余坪镇上的时候,已过吃午饭的时候,李发华怕李文卫挨饿,给他买了几个包子,自己却坚持说回家了再随便弄点东西吃了。其实李文卫心里明白,她是舍不得花钱,礼虽轻但情义重,这个小小举动一下就触动了李文卫的泪点。
将他们安全送到家后,李文卫将在摊位上偷偷买下的包子放到她家的餐桌上。回去的路上他如释重负,一件群众久拖未办的事总算办好了,心里也踏实了。
种下心田的一片欢乐
“胭胭,单车骑得很不错啦!下次可以骑单车去读书啦!”队长胡晓临说着,朝小孩子晃了晃手中装有零食的袋子。
图四:看到骑着单车的胭胭一天天的康复,大家都很开心。
“胡队长,你又跟孩子买吃的了,这孩子见到你们比见到我和她爸还亲……” 孩子妈妈李玉燕一面说着,一面端出西瓜给我们解渴。
我们刚一落座,孩子爸爸吴迎良恰好也回来了。吴迎良告诉记者:“他们一家四口人,本来日子过得不错,家里还有点小积蓄。自从小女儿吴胭胭查出患有地中海贫血病,家里的钱全部填了进去,还欠了一身的债。”
记者看到,他家目前住的房子是政府易地搬迁盖的房子,屋里虽然没有什么像样的摆设,但显得特别干净,一看就是个勤劳人家。
记者询问道:“这几年政府和工作队对你家的帮助大吗?”
“去年6月21日,我们带着孩子在湘雅医院做了干细胞移植手术,孩子和他爸爸干细胞配型成功,大部分费用是政府报销的,现在康复得很好。今年工作队又介绍了我老公在伍市工业园华文食品厂上班,每个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我在家里种点田,弄点菜,我相信家里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孩子妈妈李玉燕说。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疫情期间,胭胭服用的药物没有了,这些药品县城没有买,因为当时都进行“六级隔断”管理,怎么办?无奈之下,李玉燕打电话给胡晓临队长。胡晓临托熟人找关系,买到药后,开车专程把药物送到她家。疫情转好,胡队长又组织单位和村里的党员干部捐款,将8000元的捐款送到她家,并在网上组织发起“水滴筹”,发动社会爱心人士为其捐款。
我们走的时候,胭胭紧紧抱着胡队长的大腿不愿放手,在一个9岁孩子的眼里,也许她还不懂得感动和感恩,但她知道胡爷爷是一个好人。所以她偷偷地在胡队长沾满灰尘的车玻璃上,歪歪斜斜地写下两个字“好人”。
脱贫攻坚“考试”中,当地百姓这样评价工作队:“这三家单位的帮扶队员工作接地气、办实事,吃住在村,干事在村,走村入户,把我们的事装进心里,就和咱亲人一样,他们的好我们说不完。”
(图/文:彭世民 毛拔群 曹文龙)
(中国网:王德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