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细节解密》系列正在继续,本期第一百四十七回!

有一阵子没有更新了,大锤和团队比较忙乱,还请大家理解。咱们这个水浒细节解密,之前一段时间,一直在跟读者听友,聊古典名著《水浒传》中出现的各种饮食物品。我们本期继续这个话题,我们今天要说的,是一种下酒食物。

这就是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水浒传》中,有大量的果品用来下酒的情景描述。而且几乎出现于任何场合,比如从王进在史家庄接受款待开始,后面的鲁智深故事、林冲故事、武松故事、宋江故事等等,只要好汉们的酒席稍微成点气候,不是一盘蔬菜对付着喝酒,书中一般都会在描述酒宴的鱼肉等硬菜之后,最后再来上一句:“铺下菜蔬果品按酒之类”。

这反映了宋元时期一个跟现在非常不同的酒食文化现象,那就是以果品来下酒。跟我们现在果盘作为宴席装点和调剂不大一样的是,在宋元时代,人们真的是可以一边吃酒一边吃果品作为下酒的。而且这还不是施耐庵《水浒传》一家独创,在宋元话本及戏剧中,以果品来下酒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所以这种果品下酒,可以视为宋元时期比较流行的酒食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以果品下酒,在《水浒传》还有非常细微的区别,比如大部分的时候,作者在描述这类宴席的时候说的是“果品”,但是一些比较讲究的时候,还有一种变种,那就是“时鲜果品”。并且书中明显有以时新水果为上品下酒菜的倾向。

这是符合历史真实情况的,在宋代果树种植和贩卖可以说是非常发达了,因此端到桌子上用来下酒的果品也分成了明显的两大类,一类就是通过腌制、晒干、炮制等方法制作出来的蜜饯果脯等等,这就是一般的果品了;另一类则是时鲜的当季水果,这就是比较高级的酒食了。

在南宋时期,权臣张俊在家中宴请皇帝宋高宗,开席就上来了好几轮果品,并且这么多轮的果品是明显分成两类的:一类是石榴、橙子、花木瓜等水果,而另一类则是蜜饯、咸酸等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过《水浒传》的朋友们,如果说起对书中果品下酒的印象,恐怕最深刻的,就是枣子下酒了。而且作为书中下酒果品的代表,枣子在水浒故事中起到的作用,已经远远超过了寻常的下酒食品,甚至在一些特殊情节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大家可能都会记得,在黄泥冈上,托塔天王晁盖、智多星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他们提前埋伏在冈上,就是伪装成贩卖枣子的客人,而且当白日鼠白胜送上冈来两桶酒之后,他们买下没有蒙汗药的一桶酒,就以枣子下酒。当成功诓骗青面兽杨志一行押解生辰纲的人马饮用蒙汗药酒的时候,也以枣子相劝。即便是警惕性极高的杨志,吃了半瓢蒙汗药酒之外,也吃了几个枣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处与枣子有关的酒食场面,就是及时雨宋江在回乡途中遇难,到村中躲避,在当地的九天玄女庙里做了一个梦,梦见九天玄女拯救于他,并请他喝了三杯仙酒,书中专门提到为了吃酒,九天玄女还下令端仙枣来给宋江下酒,宋江怕失了体面,就在当时吃了三个仙枣。

这一节内容的枣子下酒,不仅是宋元果品下酒的一个细节写实,另外还承担了作者一处伏笔,因为宋江吃的是枣子,所以会有枣核,宋江在九天玄女面前讲究吃酒仪态,因此没有把枣核吐掉,而是怀核在手。等到宋江这一梦醒来之后,赫然发现手中还有三个枣核,作者就借用这三个枣核,成功将宋江这一梦的真实与虚幻做了交叉,所谓似梦非梦,似真非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段还真不是作者为了事后安排这个尾巴而事先故意让宋江吃仙酒的时候一定要吃枣子,而是因为,在北宋时期,枣子确实是一种大众化、普及度极高的果品,尤其是梁山好汉活动的北宋京东路一带,更是盛产枣子,而且根据现代学者的研究,在那时候的枣子已经被分成了诸多种类的货品,其中著名的有青州枣、灵枣、牙枣、鸡冠枣、天蒸枣等等。作为一种大众化果品,当时的枣子也顺理成章成为宋人经常食用的下酒果品。即便是前文中我们提到的宋高宗赴张俊府的豪宴中,也有枣圈(就是枣脯)、大蒸枣等下酒果品。

枣为什么会在当时如此受欢迎呢?首先是在北宋统治时期,统治中心还在北方,而枣在当时的北方得到广泛种植,方便运输贩卖,因此在北方果品成为北宋消费大宗货物的同时,枣的地位也就凸显出来了。而且枣还有别的优点,比如产量较大,在某种程度上还能够顶饱,因此受到了民众乃至军方的青睐,一度成为军营标准食品,与军粮并列,甚至于在宋太祖统一中原过程中,南下巴蜀的宋军因为在当地找不到枣子,宋太祖曾经专门下令,向进军巴蜀的宋军运送枣子,这里的枣子,已经当成是一种军需物资了。由于枣的需求量大,北宋还曾经下令要求居民必须种植一定数量的枣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个历史事实往回逆推,我们甚至会发现《水浒传》中关于智取生辰纲中的一个精巧的细节设置:黄泥冈上,当杨志率领的大名府军汉,看到晁盖等人扮作枣子商贩在那里饮酒吃枣的时候,为什么会如此的羡慕呢?

首要原因当然是天气热、担子重,疲惫之下军汉们想要饮酒歇乏。但是这里面其实还很可能隐藏着另外一套当时北宋年间军汉引以为常的逻辑,那就是酒本来就是军营的畅销货,而下酒的枣子更是军营寻常之物,饮酒吃枣,这种熟悉的感觉,自然更容易让人放松警惕。因此军汉们才会自然而然地中了吴用的计策,全都毫无防备喝下了蒙汗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