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1年1月,任正非在公司的《华为报》上发表了一篇亲笔撰写的6000字长文《华为的冬天》。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华为的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了220亿元之巨,在全国电子行业中,它是最大、最强、盈利最好的企业。然而,他却在文章开篇便质问他的员工:“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面对这样的未来,我们怎样来处理,我们是不是思考过。我们好多员工盲目自豪,盲目乐观,如果想过的人太少,也许就快来临了。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

他继而用一种带有煽动性的笔调写道:“现在是春天吧,但冬天已经不远了,我们在春天与夏天要念着冬天的问题。IT业的冬天对别的公司来说不一定是冬天,而对华为可能是冬天。华为的冬天可能来得更冷,更冷一些。我们还太嫩,我们公司经过十年的顺利发展没有经历过挫折,不经过挫折,就不知道如何走向正确道路。磨难是一笔财富,而我们没有经过磨难,这是我们最大的弱点。我们完全没有适应不发展的心理准备与技能准备。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那时,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

日后的事实证明,任正非的警告收到了回报。在2001年,全球电信产业受网络经济泡沫破灭的影响,果然被一同拖入泥淖。华为的最大对手美国思科公司,在这一年股票暴跌,裁员8500人,董事长钱伯斯甚至将自己底薪降到1美元。而提前做好的华为,却安然度过“寒冬”,并且完成了255亿元的销售额,实现利润27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明显,这个评论只说对了一半,因为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管理方式,它们都来自任正非,如同马龙白兰度在电影中所演绎的那样,这个引领团队前进的教父,本身就足够影响一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