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美国的一项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些曾经经历过创伤的幸存者,在人生低谷之后反而能够得到心理上的成长。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创伤激发性成长”(PTG)。
没有被创伤吞没,反而更珍惜当下的生活,树立更积极的世界观,同时也能够看到自己更大的可能性。
我们内心想要向上的力量,真的特别美好;我们心理上的弹性,也极其动人。
创伤,通常都是和抑郁、焦虑、创伤后遗症联系在一起的。
人生大大小小的伤口确实很疼,但是,如果我们只是单一地看到创伤带来的伤害,就会过多关注创伤带来的无力感,也会错过创伤可能带来的成长。
研究在跟踪调查了很多创伤受害者之后发现,无论他们面对的打击是自然灾害、婚姻解体、中年失业、失去亲人,还是恐怖袭击,创伤激发的成长通常会集中在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关于自我认知的变化。
在经历了痛苦之后,因为找到了自己内心隐藏的力量而感到更强大甚至觉得更幸运,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其实也带有这样的意味。
第二部分,关系的巩固。
痛苦的经历,往往能够加深我们和身边人的关系。患难见真情,而真情,值得特别珍惜。
第三部分,世界观的改变。
从斤斤计较,到活在当下;从每天焦虑,到随遇而安,除了生死之外都是小事,很多人在经历痛苦之后也会有如此领悟。忙碌的生活让我们每天营营役役,缺少思考。有时候,一个突然而来的打击,可能也是把我们甩出惯性的“机遇”。
劳拉是一位在职的中年女性,她第一次来咨询是为了治疗抑郁。工作上没有起色,婚姻在十几年之后也早就没有了激情,两个孩子需要费心照顾。她说感觉自己被生活吞没,渐渐失去了目标,也对自己的身份产生怀疑。
她对婚姻不满,觉得丈夫虽然没什么大错,但是缺乏情趣,而且工作能力一般。她暗自后悔神伤,正好又碰上老同学聚会,和高中初恋又联系上了,她觉得是“命运”的安排让他们重逢,也觉得这是治疗抑郁的好机会。
大概三次咨询之后,劳拉忽然不再来了,这种事情在心理咨询中很常见,因为她没有人身危险相关的问题,我也就按照惯例将她的档案封存了。
没想到一年之后,她又重新来就诊,这一次,她想走出伤痛。她的一个孩子因为急性血液病症,在三个月前去世了。
中年丧子之痛简直将她摧毁了。但是,在后来的咨询中,她也承认,孩子的去世在某种程度上拯救了她的婚姻生活。
在孩子生病期间,劳拉曾经一直不满的、没有情趣的丈夫展现出了极大的共情力、耐心和包容,在面临巨大悲痛的时候,依然担负起了安抚家人的责任。
婚姻的纽带再次牢固,因为她又记起了最初爱上丈夫的原因,那就是他的负责、稳重、温暖。而且,之前那些因为生活忙碌而很久没有联系的朋友、亲人也因为这场悲剧而纷纷来关注他们,安排各种周末活动,一起深夜长谈和痛哭。
已经快要进入青春期的大孩子本来一直沉迷于游戏中,现在也因为家庭变故发生了改变,对父母敞开了心扉。痛定思痛之后,劳拉决定转变生活重心,更关注家庭的意义,她辞职了,开始接受瑜伽培训,准备去从事自己一直心仪但没有勇气尝试的工作。一年之后,她从新移民去的澳洲给我写了一封邮件,告诉我她怀孕了。
这场巨大的悲剧,让他们全家措手不及,却也帮他们找到“生机”。痛苦中的凝聚力让这个本来充满抱怨的家庭重新珍惜彼此,走向新生。
你也许会想,这么痛苦的新生,宁愿不要好吗!
确实是啊,但是你不要,生活也不会放过你啊。未来会发生的可能不至于是丧子失亲,但是被分手、被开除、被退租、被拒绝、被打压、被霸凌、被忽视等,都很常见。
与其期待无风无浪的人生,还不如主动强身健体。将不可避免的苦难变成滋养,是没有办法中最好的办法。在短暂又漫长的这一生里,困难处处可见,创伤也不会轻易放过我们。
心理上是否有弹性,决定了我们是不是能够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希望,保持乐观,保持冷静思考。这种抗挫能力可以在创伤之后被激发,也可以从现在就开始培养。
这里我想重点提一下,抗挫能力培养和所谓的挫折教育,是完全不同的。
前有美国的虎妈,后有中国的狼爸、鹰爸。所谓的挫折教育是人为地让孩子去遭受挫折,身体上的磨炼,心灵上的打压,不允许孩子有社交生活,不赞赏、不表扬、不尊重。
其实,这些做法只会让孩子对大人产生不信任感,缺乏对自我价值的认同。这样一来,哪怕孩子们“一时间”表现得很坚强很懂事,那也是以疏离和冷漠作为代价的。在人际关系上缺失温情会导致成年之后不能建立属于自己的安全网,堕落得也会更快。
而真正的抗挫能力,来自一个人的开放性和主动性。开放性,代表着好奇、生命力,还有生命转轨时的接受程度。
当改变的阵痛来临时不去逃避,保持思考,就已经跨出最难的第一步了。而主动性,是指哪怕灾难“被迫”发生在你身上,但是你面对灾难的态度可以是“主动的”。主动地寻求帮助,主动地了解自己,主动地寻找意义,主动反思。
我的一位女同事特蕾莎,五十多岁,一头金发,个子很高,平日爱穿西装,气场特别强大,我都不太敢和她说话,直到有一次偶尔聊天,才知道她的故事。
特蕾莎曾经是一名律师,就在快要升合伙人的时候她的丈夫突然去世了,留下了她和女儿。终于走出悲痛之后,她就一直思考着死亡和失去的意义。人到中年,她开始学习心理学,然后读了个博士,毕业论文的题目是《悲伤的意义》。现在是诊所唯一一名用存在主义疗法来治疗心理疾病的咨询师。
存在主义心理学强调我们个人的主观存在价值,主张我们有自己选择生活目标及生活意义的自由,重视现实世界中个人的主观经验。和她聊完天之后,我第一个体会是,人到中年保险很重要。第二是,如果愿意主动思考,痛苦一定可以结成果实。
最后强调一点,创伤激发性成长理论的奠基者、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心理学教授Tedeschi曾经说过,女性更容易从创伤中获得成长,这也是我在心理咨询中反复验证过的。
柔软的力量在这里也可以看到呢。用我们自己的爱和温暖来支撑自己的开放性和主动性,就一定能成长。“任何不能杀死你的,都会使你更强大。”#健康科普挑战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