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事物的对立统一。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有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大智若愚。这几句话都讲一个基本意思就是大道至简。世上许多的美好,做到极致就是至简至朴,亦有声、有形却不为其所制,所以体现出拙、体现出愚,此一拙一愚,便是大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法亦是如此。我国有一著名书法家张瑞龄,从13岁开始习练书法,爱写善写楷书至今已超70年,圈内有人评价他的书法缺少艺术性,可他却从不放心上,亦未放弃对楷书的热爱。如今,他的一幅楷书拍卖价高达593万,亦被业界称为中华第一楷书。之所以张老先生做到如此境界,只因做到两字,“守拙”。

1、一生之缘

张瑞龄是河北唐山人,1936年出生于唐山开平镇。因为父亲是染料行的经理,信守诗书传家,遵循孔孟之道,所有家藏丰富,尤其是书法,家中有不少藏贴,所以张瑞龄从小习字临贴,打下了坚实的书法基础。

新中国成立那年张瑞龄13岁,一日到同伴家玩耍,见到小伙伴的爷爷在书房写小楷,张瑞龄像是突然间在老爷爷的书法中悟到了什么,他彻底爱上了楷书的端正秀美,并专攻楷书习练。从此,楷书成了张瑞龄的生命中最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人可以用生命去热爱项事物时,它就可以成为你命运的一部分。

2年后,15岁的张瑞龄就因为写得一手好正楷而被唐山市税务局招入。在当时,开税票需要用毛笔手写小楷,而这正是张瑞龄所擅长的。工作就是写字,这对张瑞龄来说实在是一个好差使。到了文革时,张瑞龄也被社会的洪流裹挟,到了一家水泥机械厂当工人。不过即便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张瑞龄也没停止书法上的精进和平静的生活,他又因写得一手好字,被工厂调到工会做宣传工作。拨乱反正后,张瑞龄又先后在税务局和工商总行工作,直到96年年满60岁。在张瑞龄工作的几十年间,他一直都是以业余爱好的方式进行着书法的学习研究和创作。然而,他在楷书上的专注和热爱,使得他早以是名扬海外。1984年,书法协会举办了一次重要的大型书法展,张瑞龄被选中书写前言展品。结果开展时,海内外各路参观者纷纷在他写的展品前拍照留念,张瑞龄也频频穿着税务工作服同大家合影,成了业余圈里子里跑出来的“大明星”。

2、书法的奇迹

才华就像棉布口袋里的长锥,总是会显现出来。张瑞龄对于楷书超常的热爱,转化为一幅幅作品和口碑,确立了这个业余书法家在圈中的地位。

2007年,在一次书法作品秋季拍卖会上,张瑞龄撰写的《金刚经》拍出了五百九十三万六千的高价,这也反映了市场对他的作品的喜爱及追捧。在当时,众多书法大家的作品价格大致在百万元上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瑞龄一幅字卖了593万,但这个价格并非是他取得书法成就的原因,而是其书法成就的结果。从事书法创作七十多年来,他创作出无数的书法奇迹。

1988年,张瑞龄将全部的《古文观止》纳入一篇小楷长卷,古文观止全文共约13万字,整个作品长达125米长。这真是令人惊叹的艺术巨制,世间难觅能出其左右者。

1999年,他首创了丝绸小楷,创作了《孙子兵法》珍藏书册,被列入国家馆藏专著。这部作品震惊了吉尼斯总部,于2000年获得当年的吉尼斯世界之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7年的时候,有人找到张瑞龄,要给一块拟建的碑文题词。这块碑就是华北英雄纪念碑,它的正面采用毛泽东同志的题词,右面采用邓小平同志题词,左面采用江泽民同志题词,而背面采用书法家张瑞龄的题词。此次题词的完成,不仅世间又多了一幅传世佳作,张瑞龄也获得了巨大的声誉。此后,张瑞龄再次和江泽民同志完成了北京房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诞生纪念碑。纵观整个书法界,能够享此“殊荣”者恐怕也只有张瑞龄了。

张瑞龄还多次完成书法作品,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日本、韩国等国家领导、政要。中日缔结友好关系时,书法是两国文化交流的桥梁,在外交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竹下登上任日本首相之时,张瑞龄曾为首相书写了一份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他得此佳宝后甚是喜爱,连呼“书法在中国!”。前首相中曾根康弘也非常喜爱张瑞龄的作品,据说他的书房至今仍悬挂着张瑞龄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瑞龄作为民间书法家,却在圈内享受到如此崇高的地位和声誉。鉴于他独特的地位和历史贡献,张瑞龄的楷书也被称为“中华第一楷书”。不过,张瑞龄面对此荣誉却非常地淡然,他宣称自己不过是个书法爱好者。相比楷书本身,荣誉和地位并没有那么重要。

4、守拙带来大成就

张瑞龄享受了巨大的荣誉,也因此遭受了非议。艺术本无硬性标准,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艺术上的成就主要靠市场的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瑞龄的作品毫无疑问经受了市场的检验,所以对于他的一些质疑集中在对楷书艺术性的认知上。楷书是书法的基础,大多数人研习书法都要由楷书起步。楷书相比行书、草书等,的确更易上手,只要肯下苦功,总可以出成绩。所以也有人认为楷书写得好的人匠气太重。规整厚重但却欠缺灵性。不少人把其与超写实绘画作比对,只认可其工匠精神,而对其艺术气质无法认同。

其实这也是对楷书的一种误解。简单说,楷书也是易学难精。任何事情做到极致,都是自我的外显。越是极致,则越是要平淡中见真奇,技术练到最后,就是境界的比拼。这也是为什么张瑞龄对属于自己的名誉和地位如此淡然的原因。对他而言,一切皆可抛,只留下对楷书 的热爱,只有心中这份执着的“守一”,才有人们眼中的“大成”。

不只张瑞龄老先生的作品,其境界和修为更加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