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比德国强一点,但战后的英国也是一堆废墟)(得益于一战的战火没有波及到德国本土,所以在战后德国用很短的时间就重新武装起来,德军很快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武装力量之一)(丘吉尔没有认清英国衰落的现实,仍旧希望通过离岸制衡控制世界)(二战后英国在非洲的殖民地相继独立,大英帝国彻底走进历史)
二战中输得最惨的还是德国,战后德国被打成一片废墟,士兵加平民伤亡超过800万, 其奥得河-尼斯河以东的领土也全部被苏联和波兰瓜分,德国的国际地位更是一落千丈。当然英国也好不到哪去,但不至于比德国还惨。
当然,二战对英国的打击也很大,在战争进行的时候英国人的地位就已经不行了。当时英国虽然在表面上与美苏平起平坐,共同商讨对德战事以及战后的国际秩序,但实际上英国人却是人微言轻,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压根插不上嘴,而到了战后英国很快就没落了。
虽然在战争刚刚结束之初,英国还算是一个世界的超级大国,起码在人们心中大英依旧是一个大帝国。因为彼时英国还保留有大量的殖民地,工业基础也还可以,联合国在成立之初的几次重要会议也都是在伦敦举行。
但此时英国已经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虚胖了,其国力远远被美苏甩到了身后,战后初期的英国完全就是仰仗美国的鼻息过日子,所谓的大英帝国已是名存实亡。
其实早在20世纪初时英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由于拥有非常辽阔的殖民地,英国的资本家早已适应了躺在赚钱的生活方式,根本不想在技术进行升级,导致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被德国和美国赶超。
美德两国崛起之后也想进行殖民扩张,但无奈此时世界已经被瓜分的差不多了,地球上已经没有空白地留给美德探索了。不过美国情况尚且好一点,因为美国是在一个新的大陆上建国,在独立后通过战争和购买的方式获得了大片的土地,到20世纪初时美国的版图就已经确立完毕,其国土面积达到930万平方公里,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国。
而反观德国就比较悲催,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四周都是欧洲强国,想扩张就只能发动战争,于是一战就在这种情况下爆发了。德国想通过一战迫使英法同意重新瓜分世界,给德国也分一杯羹,只不过一虎难敌群狼。
在一战期间德国一共只有三个盟友:奥匈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而英法的盟友却在不断增加,最后连美国也加入英法阵营。
说实话,德国在一战中输的挺窝囊。按照当时德国的实力,单挑英法是绝对没问题。但受限于本国资源短缺以及两线作战,德国没能挺到最后,被迫投降了。
在一战中收益最大的国家是美国,而英法两国的国际地位有所下降,美国希望借此完成登顶世界霸主的宏图伟业,为此在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民族自决的倡议,希望肢解英法在海外的殖民地。
但美国人的想法似乎太过乐观,虽然英法在战争中损失惨重,但两国实力尚在,在巴黎和会中英法依然是主导国,生生地把美国压了下去,让美国人非常气愤。
第一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秩序,战后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都宣告解体,东欧涌现出一批民族国家。而更重要的是沙皇俄国也在战争中爆发了革命,世界上首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建立,这让英国非常不安。
战后英国不顾法国反对,坚持帮助德国恢复经济,希望德国能够对抗苏联,而德国也借机纵横捭阖,重新武装了起来。1926年9月8日,德国获准加入国际联盟并称为常任理事国,至此德国已经摆脱了战败国的身份。
面对德国的崛起,英法还是非常恐惧的,尤其是法国,在没有英国的配合下法国无法独自制衡德国。而英国则仍旧做着“离岸制衡”的美梦,希望强大起来的德国去攻打苏联,并且对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的行为进行了纵容。
今天的主流观点都认为英国对德国的绥靖政策是失败的。的确,如果英国早知德国会发动全面战争,那么英国政府肯定是不会对德国妥协的。但当时英国的国力是真的打不过德国,而一战惨痛的伤亡也让英国人对战争充满了恐惧,英国真的不想为了一两个小国去招惹德国。
在英国人心中德国发动一战不就是对现状不满意嘛,那么我现在同意德国人在欧洲有限度的扩张,满足柏林的一些条件,德国人不就消停了。
然而英国低估了德国的野心,德国在收拾完波兰后转投就攻打西欧,英国这才恍然大悟,绥靖派首相张伯伦在骂声中下台,主战派的丘吉尔上台,丘吉尔上台之后就坚决跟德国人死磕。
由于海军不济以及不列颠空战的失败,1940年希特勒向英国抛出橄榄枝,希望与英国议和,但却遭到了丘吉尔的拒绝。
其实当时英国内阁中有许多人主张同意议和,包括刚刚下台的张伯伦,他下台后仍旧留任枢密院议长,对于德国的议和请求,张伯伦是赞成的。
今天看来,德国当时的议和条件还是很有诚意的。德国表示在德国主导的世界中英国不仅可以保持完全独立,甚至仍旧时列强,其在非洲的殖民地也可以得到保留。
这些条件真的是很不错,但丘吉尔不愿意认德国做大哥,丘吉尔仍旧幻想英国还能像一战那样击败德国并保住自己蓝星一哥的地位,然而之后的历史走向彻底打碎了丘吉尔的幻想。
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了彻底扳倒英国,不断地给英国使绊子,公然支持印度独立,搞得英国很没面子。而在苏伊士运河危机的时候,美国又联合苏联逼迫英法撤军,让大英颜面尽失。
丢掉苏伊士运河后,英国人总算接受了现实,同意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独立,之后又逐步放弃了非洲的殖民地,彻底退缩回英伦三岛。
从马后炮的角度来看,如果当年英国和德国议和,英国的地位说不定比现在还高点。德国是ZZ主义非常严重的国家,德国人是绝对不会允许殖民地骑到主子头上的,更不会支持英属殖民地独立。而美国则恰恰相反,甚至不惜联合苏联对英国落井下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