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级以上市考核中,清远列粤北片区第1名,县(市、区、镇街)考核中,阳山列粤北片区第1名。

近日,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对2019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工作情况进行通报,21个地级以上市考核中,广州、汕尾、江门、清远分列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片区第1名;被抽查考核的45个县(市、区、镇街)中,清远阳山县与广州增城区、汕头濠江区、江门江海区分列粤北片区、珠三角、粤东粤西第1名。

这份荣誉成绩,是阳山实干奋进、跨越式发展历程中浓墨重彩的篇章,是一份历经辛勤耕耘的喜人硕果。近年来,阳山县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动“三个全域两大攻坚”系列行动、县城扩容提质、镇街整治、美丽乡村美丽田园建设,乡村振兴全面起势,为交出有分量的乡村振兴答卷奠定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纵深推进“三个整合”,重组农村资源,阳山的农村发展迸发勃勃生机。图为七拱淮山种植基地。王小卡 摄

农综改纵深推进

走进阳山乡村,“田成方、地成块、渠相连、路相通、地平整,机可耕”的景象随处可见,这为当地乡村产业化经营畅通了“活脉”。

近年来,阳山县大力推进党组织建设、村民自治以及农村公共服务“三个重心下移”,构建乡村治理有效新机制。

通过纵深推进“三个整合”,重组农村资源,阳山的农村发展迸发勃勃生机。截至2019年底,全县累计完成土地整治整合16.77万亩,占二轮承包土地面积的56.9%。通过验收119个项目44528亩,累计兑现奖补资金3072万元。

同时,阳山大力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全县共建立“三变”改革试点79个,探索农民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增收。

坚持“五个原则”“五个结合”,第三批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全县清产核资工作已全部完成, 159个经济联合社3003个经济合作社的核实资产总计为65049.67万元,集体土地总面积为359.59万亩。

2019年,大崀镇、大崀镇松林村、杨梅镇何皮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村。县、镇、村三级服务平台共受理业务10.6万件,满意率高达99.78%,为群众节省办事费用约848万元。阳山农村综合改革正向纵深推进,激发了农村发展新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阳城镇鱼水村蔬菜基地被认定为首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发展壮大富民兴村产业

阳山淮山、阳山西洋菜被评选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温氏阳山分公司大崀镇猪场以及鱼水态保西洋菜专业合作社鱼水村蔬菜基地被认定为首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是基础。近年来,阳山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壮大富民兴村产业,举全县之力抓产业、上项目,调结构、转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夯实打牢推动全县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产业根基。

阳山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全域绿色产业开发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3个三工程”,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构建“3+X”特色优质农业产业体系。

鱼水连片2000亩以上、高峰连片500亩以上的蔬菜标准化、水肥一体化基地已基本建成,鱼水休闲观光农业区正在推进。同时,阳山着力建设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供珠港澳农产品核心供应基地。产业园覆盖青莲、小江、江英、阳城4个乡镇,参与经营主体18家,项目内容35个。截至2019年底,产业园35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累计投入使用资金共6078.96万元,带动农户约1730户。

与此同时,阳山也着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成功创建清远首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全力抓好组织振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阳山全力抓好组织振兴,聚焦基层党组织这个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不断加强作风建设、思想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专题,阳山开展课题调研,形成了《以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等40多个调研文章。

同时,充分发挥县委书记作为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作用,落实县委副书记分管农业农村部门领导机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置6个专责工作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强力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各乡镇相应成立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压实乡镇书记抓乡村振兴的主体责任。并整合驻村帮扶力量,建立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伍,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探索推广“1+1+X”模式,全面完成村民小组党支部优化调整。建成村组一级党支部党群活动中心344个,实现应建尽建。11个软弱涣散党组织率先实现100%支书、主任“一肩挑”。注重从年轻在职村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等人员中发展党员。

精准实施“头雁”工程,创新开展“金牌领路人”讲坛培育活动,并在2019年第六届“粤治·治理现代化”广东探索经验交流会上,选育“金牌领路人”引领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的创新举措,获评“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奖。

创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近年来,阳山高质量推进县城扩容提质,全面实施镇街整治提升工程,城镇面貌日新月异。与此同时,阳山让乡村振兴与城镇发展同频共振,开展全域农村人居环境“万村整治”,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从“动起来”“干起来”到整体“热起来”,成效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阳山成功创建“整洁村”以上档次美丽乡村598条。图为大崀镇线松林村。

以创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县、示范镇、示范村为契机,阳山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面貌向美而行。

目前,全县已完成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完成2247条自然村“三清三拆三整治”环境基础整治任务,完成率100%。成功创建“整洁村”以上档次美丽乡村598条,2019年第一期申请625条,其中472条已通过县级验收。加快推进7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建设。

7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加速推进。阳山从全县选取了15个基础条件较好的村,着力打造成有产业、有人气、农旅结合、实现群众增收致富的真正代表广东水平的特色精品村。

现在,9个特色精品村已基本建成,其余6个村加快推进。同时,阳山还着力打造乡村风貌示范带,拟投约1亿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推进除特色精品村外的133个村庄外立面改造,打造具有岭南风格的乡村风貌示范带。

在乡村振兴发展中,阳山还坚持多措并举,把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做到既塑形、又铸魂,既激活文化、又提振精神。

阳山县始终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守法 知礼亲善’阳山人”这条主线贯穿于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的全过程,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开展文明创建,不断激发乡村治理新活力。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阳山在全县各乡镇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突出抓好农村乡风民风,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记者】段灿

【通讯员】卢志满 张丽思 丘扬杰

【作者】 段灿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