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拷问三连击

房价接下来是涨是跌?涨多少跌多少?在什么时候?堪称灵魂拷问三连击,相信很多从业背景跟房地产挂钩的朋友都不能幸免。对于这个问题,二师兄一开始是拒绝回答的,但后来试了一下,发现也不是那么难回答,怎么答呢,就是“不知道”。

提问者不死心,你都做了这么多年,总有点积累、观点。哈哈哈,不能侃房价的算命先生不是好的贷款中介。于是,各类大湿、砖家,望闻问切,吹拉弹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亦乐乎。其实,提问者对房价也有大致的判断,只是需要得到一个观点,来佐证其判断而已。

房价涨跌的话题太大,供求是扭曲的,价格是失真的,聊得很痛苦。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房价,那就是上海到底有多少住房,还缺不缺,分布情况又如何。

存量914万套、户均1.7套

从统计局查询可知,截止今年4月末,上海全市合计竣工的居住房屋7.04亿平方米。那么,这7亿多平方米对应多少套住宅,从公开渠道尚未查到,只能推测。根据以往上海二手住房平均交易面积约77平方米的数字来推算,存量住宅的套数是914万套。考虑到数量级达到百万套级别,且平均面积明显小于77平方米的售后公房,全市现存的实际住房规模比914万套,会有所上升。

又因为2019年末上海常住人口仅同比增加了0.18%,人口变动暂忽略不计,所以这里直接采用了2018年的551.95万户来做讨论。于是可以得出,目前户均住房套数、面积分别是1.7套和127平方米。

显而易见的是,经过近30年的开发建设,上海的住房,已经告别了数量上的绝对短缺,不管你承认或不承认。

平均之下的不均

虽然告别了数量上的绝对短缺,但在房屋持有的分布上,肯定不是一个平均数能够交代得过去。无房的、少房的家庭数量多寡,对房价走势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这个具体分布数据,显然只能是一个谜,公开途径可知的只能是一些碎片化的信息,以供参考。

2011年9月份的“六普”数据称,上海自有房屋比例为57.9%。同时,2010年末存量住房面积是5.26亿平方米,人口规模是519万户,仍以套均77平方米来推算当年住房套数是684万套,户均1.3套。平均都有房,皆大欢喜。

但把数字拆开看,差距就大了。有房的301万户家庭,平均每户持有175平方米、2.3套住房。其余219万家庭,则在上海家无片瓦。在户均1.3套的面纱之下,房屋持有的分布不均、差距之大,超出想象。

再有,2011年1月末上海市发布房产税征收通知时,家庭免征面积设定为人均60平方米。而2010年户均人口为2.7人,以此计算户均免征面积为162平方米。162平方米与175平方米相差并不大,也间接佐证了上述分布的可靠性。

还有多少人在跑第一棒

2010年的219万无房户,在过去的10年间竭尽全力纷纷入场买房。对他们自己而言,买的是首套房,解决基本需求顺带着逐利,刚需,钢铁之需,不能再刚了。对市场而言,注入了新鲜血液,在整个房屋交易的接力赛中跑起了第一棒,促成了第二链的置换交易、不断循环,是房价上升的最直接推动力量。

10年过去了,原本的219万无房户,有多少买了房,有多少离开了上海,有多少没有离开上海也没有买房,不得而知。10年间,又有多少新增的无房户,需要买房?我们只能等待今年11月份的“七普”数据发布,届时再跟进。

另外,上海人口增长的转折点在2015年,当年首次出现负增长,此后多年小幅增长,直至2019年末才比2014年的阶段性高点小增3万人。按规划往未来看,到2035年上海常住人口规模需要控制在2500万。也就是未来15年只能增加72万人、年均4.8万人,考虑家庭人口规模继续下降,暂且算作30万户,摊到15年就是每年2万户。多吗,一点都不多,2000年~2014年期间年均新增57万人口。

买房要兼顾金融属性

过去上海房价狂飙,不能说完全是由人口涌入引起,但若无新鲜血液的注入肯定也涨不了这么高。新增人口下降也不代表第一棒没人跑,只是降幅实在太大,不得不令人侧目。市场给出的答卷是,2017年至今一买就涨的好事已经不存在了。

新增人口规模的下降,也不代表不会涨,只是房价无脑普涨、暴涨就很难。即使未来上海房价迎来普涨,更多原因也是跟着物价水平水涨船高。如今买房,需要大家精挑细选,更多的兼顾房屋的金融属性,具体可参考《19个贷款影响因素与5点买房建议》一文。具备更强金融属性的房屋,未来的市场表现就不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