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云

时下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诸多城市都在大力推进垃圾分类,此举能大幅推进垃圾减量化、无害化,提升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水平。垃圾就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本身就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本文从科普角度梳理人类与垃圾的关系,并阐明垃圾循环利用对大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废弃物循环利用是生态系统重要组成

在地球上,每种生物都会产生废弃物。动物靠吸入氧气生存,氧气恰恰是植物产生的一种废弃物;植物又靠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养分,通过光合作用来生存、成长,同时又产生新的氧气。动物进食后消化不了的东西即粪便排出体外。粪便给土地施肥、滋养植物,植物又让动物填饱肚子,植物、动物死后由微生物或者一些食腐动物来降解,这样地球的物质就循环起来。

如果没有物质循环,那么产生的粪便、动植物残体将堆积在地球上,植物将缺少矿物质难以生长,导致整个生态系统就土崩瓦解了。自然界的废弃物就在生态循环中不断消化、更新。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空间、食物和资源,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而地球的自然环境是有限的。

全球每天产生550万吨生活垃圾

在人类文明出现之前,主要的废弃物是粪便和动植物残体,自然界以较为缓慢的速度进行着动植物的生长、废弃物的分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

随着人类学会驯化植物和动物,开始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有所加强,因此产生了相应的环境问题。在3000年前,黄河中上游地区分布着森林和草原,农牧业相当发达,黄河水还是清澈的。但由于人口迅速增长,大规模砍伐森林,导致大量泥土被冲刷到黄河,使黄河成为泥沙之河,在孕育了我国古代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自16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以后,现代化工业大大提高了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但也带来新的环境问题:其一是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环境污染,例如工业产生废气、废水、废渣(工业垃圾),农业上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其二是生态环境破坏,这主要是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森林减少、水土流失、沙漠化、地面沉降等。人类不断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面对改造自然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破坏、自然灾害频繁、癌症死亡增加等。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76亿人口,一天产生300万吨粪便和550万吨生活垃圾。如此巨大数量的生活垃圾单纯依靠自然界循环无法降解,如何处理这些垃圾,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一直面临的尖锐问题。

垃圾处理的历史

在石器时代,人类产生的垃圾主要是吃剩的骨头,大部分废弃物都风吹日晒最终回到大自然中。因为人口稀少,生产方式落后,在这个物资匮乏的时代,垃圾对生活基本没有影响。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出现了城市,据史料记载,古都洛阳在公元140年已有百万人口,还有长安(今西安)、罗马、巴格达等都是古代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型城市。百万人口聚集在一起会有多少垃圾,又怎么处理呢?

中国最早关于垃圾处理的记载是在商朝。《韩非子·内储说》上记载市民如将垃圾倾倒在街道上,就会受到断手的处罚。《唐律疏议》记载,在街道上扔垃圾的人会被打60大板。唐朝都市中建有厕所来收集粪便,运到郊区农田当肥料。

虽然对垃圾、粪便作了积极的处理,但年长日久仍会影响城市的居住环境。西安、北京等城市人口众多,经历几百年后由于垃圾、粪便等污染环境,导致地下水含有大量硝酸盐,造成百姓不适宜继续居住的状况。据《万历野获编》记载,汴梁(今开封)雨天时,全是粪便泥浆;晴天时,风一吹,灰尘全糊在脸上。

在中世纪欧洲,市民将垃圾和粪便倒在大街上,还随地大小便,整个城市污浊不堪,街道满是垃圾和粪便形成的污泥,臭不可闻。在1348年到1352年短短4年时间里,有2500万人死于淋巴腺鼠疫,即黑死病。瘟疫席卷了整个欧洲,与垃圾处理不善有莫大的关系。没有妥善处理的垃圾是老鼠理想的栖息地,老鼠大量繁殖携带着致命细菌到处乱窜。垃圾和粪便污染水源,人们喝了受污染的水就会生病。因为受够了城市的脏乱差和横行的瘟疫,从16世纪初,城市治理开始在很多欧洲城市提出来,出现了掏粪工、清洁工,但进展很缓慢,很多欧洲城市一直到18世纪都是又脏又臭,与现代干净整洁的城市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古代从大型城市开始出现,垃圾治理就一直困扰着城市发展。垃圾以食物残渣、骨头、粪便为主,混有少量炉灰、碎砖瓦、破布等,大多数物品都被循环利用,如木头可以当柴烧,金属回炉再造,碎瓦破砖还可以扔进新房子地基。虽然如此,在历史悠久、人口密集的城市,仍受到垃圾粪便污染地下水、污染近郊土壤的问题,若清扫保洁不到位,还会造成城市脏乱臭。

现代的垃圾

时至今日,除了自古就存在的生活垃圾,还产生大量的工业垃圾、农业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垃圾、绿化垃圾……我们城市的发展一直受垃圾处理的困扰,甚至影响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据调查,在生活垃圾中,大约有1/3是可回收物,例如报纸、塑料瓶、家具等,1/3是厨余垃圾,其他的1/3是其他垃圾,如受污染的塑料袋、纸巾等。在垃圾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粪便通过城市污水管网收集处理,因此,粪便就不再列入生活垃圾。我们与以前的垃圾最大的区别就是具有很多不可降解的塑料,在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采样分析,塑料的比例约为10%到20%。

塑料问世于1869年,塑料的种类多,用途广,不仅仅用于日用品、纺织业,还广泛用于建筑业、航天航空业、医疗行业等各个领域。塑料在自然界降解需要200到1000年,也就是说人类生产的第一批塑料,如果没有回收或焚烧,它们今天仍然存在于地球上,持续污染着土壤和水体。塑料即使看不见了,但塑料微粒仍然存在,还会进入海洋、鱼类,甚至人体。

得益于现代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从3000米深的海底开采石油,还可以把整座山挖空采矿。我们获取的资源,已经和以前主要获取地球表面的资源大不相同。这些资源开采出来,被我们消费,然后就成了垃圾。

据统计,我国2017年工业垃圾的产生量为33亿吨,危险废物6937万吨,农业垃圾50亿吨,大中城市医疗垃圾产生量为78万吨,2018年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28亿吨。

今天,大量的垃圾已经无法只依靠自然界去消化循环,如何避免让垃圾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人类一直在探索科学、经济、环保处理垃圾的道路。

垃圾分类引领生活新时尚

人口稀少的时候,地球能够承受人类向自然界排放的垃圾,随着人口剧增,越来越多垃圾无法被自然界消化。地球是有环境容量的,这个环境容量就好比一个容器,只能承载一定数量人口产生的垃圾,降解一定数量污染物,如果超过这个负荷,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就会恶化,放任不管的话,生态系统甚至会彻底崩溃。

很多垃圾以前是资源,比如粪便、糖厂的有机废水、肉类脂肪,人们会竞相争夺。但随着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农民用化肥而不用粪便这些有机肥了。糖厂的有机废水不再用于农田灌溉而变成环境的负担了。以前老百姓视为珍品的五花肉,现在大家也怕吃太多会变得太胖,危害健康。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生产方式在变,生活习惯也在变。人类一直在向垃圾作战,即使现在科技水平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仍然饱受“垃圾围城”、垃圾恶臭和垃圾处理的困扰。地球生态系统保持良好状态,就像人体保持健康一样重要,处理好垃圾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提到“垃圾分类引领着低碳生活新时尚”,低碳生活意味着从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转变为合理生产、理性消费、循环利用。大家最终形成减少浪费、节约资源、重复利用、再生利用的行为习惯。垃圾分类不能解决垃圾问题,但垃圾分类是科学处理的前提,充分回收资源再生利用,例如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变成肥料或沼气,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正如美国人类学家、著名考古学家威廉·拉什杰在《垃圾之歌》一书中所说的,“垃圾分类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合理的垃圾治理体制,既让我们保留生活方式的核心,又主动地采取低碳生活的制度”。

(作者为广州市城市管理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生态学博士)

本刊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环境与生活》杂志社。

责编:季江云 网编:王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