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知道立身中正,并且把它做为在练拳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原则来进行指导练功。

仿佛只要不立身中正,就是犯了天大的错误一样。但是,我们看以下的几个照片,一是宋铁麟老先生80岁的拳照,他的身体微微前倾。在宋老先生这个年纪,表现出来的绝对都是真传秘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是孙禄堂先生。

在劈拳回身的时候,身体也是略微前倾。

第三是傅剑秋的高徒陈贺海拳照,也是微微前倾。

还有提过很多次的,孙禄堂与儿子孙存周先生推手的照片,孙禄堂全程是立身中正,孙存周先生确是微微前倾的。还有在网上评论的薛颠先生的拳法,也是身体微微前倾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貌似他们的一些概念与我们现代人理解的立身中正并不相同。

如果说前面这边老前辈太早的话,我们可以反思近代的。有一位著名的形意拳大家卢宗仁老先生,在卢式结构的练拳方法中,

无论是劈崩钻炮横身体都会出现前俯以及折叠。

因此大家如何思考其中的立身中正的原则呢?

立身中正其实不是直挺挺的,很多朋友错误的理解立身中正的原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假如从太阳穴到涌泉穴画一条黄色直线,大部分人的身体全在这条直线上。与人对抗推手,对方一定会沿着红色箭头,给我们施加前后方向的力,这个力量完全垂直于我们身体的黄色直线,没有任何缓冲。手臂一受力,立刻会到脚底,重心不稳导致推手失败,这种立身中正是错误的。

形意拳大师薛颠前辈,形象的在其拳谱中称这种姿势叫做:身如杆立易跌扑!即是身体直挺挺的,跟杆子一样,容易被摔倒。

身如杆立是不对的动作表现,长期这样不符合拳理的练下去,容易造成膝盖的损伤。如果您练功身体是直挺挺的一条直线,上半身的体重肯定会沿着直线落到膝盖上,短期站还没事,越下功夫,越认真训练的朋友,受伤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确的动作无论对于骨骼伤痛,还是内里慢性病,精神疾病都有很好的康养作用,前提是动作姿势得对,武术的师资很重要,不要以为随便找个人就可以学,正确的动作非常关键。

正确的动作怎么做呢?其中的奥秘就在胸背圆上,欢迎大家关注我们,了解正式教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你混元桩有这样的习惯,站三体式也会形成错误的习惯。上身直挺挺的如同一根棍子,对抗的时候对手总会向前冲击我们,这个力量会沿着黄色箭头。所有力量都作用到我们身体的直线,立刻站立不稳。多少年的努力都白费,这都是错误的练法,错误的理解立身中正,从原理来分析,就是站再久,也不可能出功夫。

什么是真正的立身中正?我们看看孙禄堂大师与孙存周先生推手的一组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

孙禄堂先生几乎训练过程中,全程立身中正,而孙存周先生为了把劲力施加到父亲身上,多次出现前俯状态,这与我们理解的立身中正不一样。

需要知道那年代拍照片不容易。如果孙存周先生动作不对,父亲孙禄堂一定给他纠正过来,然后拍摄。现代人练习内家拳,最喜欢上身直挺挺,学武术学的就是古人传下来的学问。跟古人拳照对应不上,一定是我们错了。

我们很喜欢干一件很难的事,想练成孙禄堂先生的立身中正,但不愿意走他儿子前俯后仰的道路。

这句话我真的想重复三遍,辛苦大家认真理解。

我们妄图省去孙存周先生,三四十年的前俯后仰训练,一步登天到达孙禄堂先生,立身中正的境界。

至少如上图中,孙存周先生貌似30岁左右,还没有达到立身中正的水平,现代人凭什么上来就立身中正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有在大量的训练之下才会养成立身中正,同理的宋铁麟老先生80多岁了还摆一个前倾的姿势,这不是说他的动作不对,而是他通过自己的身体警醒后人那么仅仅中正是不够的。

《太极拳论》讲:俯之弥深,仰之祢高,证明太极拳中有俯仰。

孙禄堂《形意拳学》言:“至极高、极俯、极矮、极仰之形式,亦总不离三体式单重之中心”,证明形意拳中有俯仰。

传统武术都讲丹田发力,没有前俯后仰,怎么把丹田运动起来产生势能,达到气易鼓荡的效果?直挺挺的打拳,被我的形意拳师父韩瑜先生称之为“僵尸拳”,着实所言不虚。

立身中正是结果:前辈们按照拳谱要求,前俯后仰数十年,逐渐微调到外形看不出移动,就能够克制对方的劲力,最终达到立身中正。功夫是练出来的,不犯错就想对,可能吗?

爱迪生如果不测试1600种材料,很难发明电灯,上来就想立身中正,就相当于爱迪生不做实验,直接选中材料造出电灯,成材率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