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诸葛亮对于蜀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他一生为了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北伐之前,他特地作《出师表》劝谏刘禅。关于自己死后的人员安排,也处理得妥妥当当。为了防止曹魏攻破蜀汉大门,诸葛亮还将自己苦心总结的兵法传给姜维。很多人感到困惑,诸葛亮为何不将兵法传给自己的儿子呢?小编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诸葛瞻

首先,诸葛瞻当时年幼,不是兵法的最佳继承人。诸葛瞻出生于公元227年,当时诸葛亮已经46岁。由于诸葛亮当时忙着北伐,所以并没有时间在家教导诸葛瞻。诸葛亮于公元234年病逝五丈原,当时诸葛瞻仅有7岁。纵使诸葛瞻天资聪颖,但在那个年纪还是很难参悟透兵法。而姜维就不一样了,当时姜维30多岁,正是一个男人开创事业的黄金年华。在诸葛亮北伐时,姜维已经受到重用。所以诸葛亮便挑选姜维作为接班人,将兵法传授于他。

诸葛亮

其次,诸葛瞻不堪重用。诸葛亮去世前,曾写信给哥哥诸葛瑾,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也就是说,在诸葛亮的心目中,儿子虽然聪慧可爱,但有些早熟,恐怕日后不堪重用。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诸葛亮放弃了传儿子兵法的打算。而姜维经过战场的磨练,已经逐渐成长为一员合格的大将。因此诸葛亮才唯才是举,选择了姜维。

姜维

然后,希望儿子能过上普通人的生活。《触龙说太后》中曾说过:“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诸葛亮老来得子,且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自然希望他能好好活着,为诸葛家延续血脉。如果将兵法传给儿子,那他必定要上战场。自己已经为蜀汉出生入死,他肯定不希望儿子也战死沙场。结合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以看出,诸葛亮其实是希望儿子过平凡的生活。

诸葛瞻

最后,防止受到朝臣的打压和排挤。诸葛亮已经是蜀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如果将兵法传给儿子,让诸葛瞻子承父业,难免会被人怀疑他的野心。到时候与诸葛亮有嫌隙的人便会向后主刘禅进献谗言。失去了诸葛亮的庇护,诸葛瞻肯定会死得很惨。所以为了避免遭到群臣攻击,诸葛亮也不会把兵法传给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