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安官桥,泉州贝夫食品有限公司正当红:左手与李子柒合作生产紫薯蒸米糕,右手薇娅帮其直播带货。整个福建地区仅此一家食品企业,同时与两大超级网红合作。

“疫情期间,可代餐类食品行业迎来市场需求爆发期,今年销售额有望达2亿元,未来3年目标冲击年销5亿元。”对于企业发展,贝夫食品总经理杨恒杰自有一番规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子柒研发紫薯米糕

今年5月,李子柒天猫旗舰店上线了一款新品——国家宝藏限定款紫薯蒸米糕。与日常款紫薯蒸米糕有所不同,这是李子柒与《国家宝藏》达成IP层面合作后,联名推出的最新款极具中国风的东方美食,限量20万件。

记者在李子柒天猫旗舰店看到,两款产品标价一样,外包装不同,让消费者自由选择。鲜为人知的是,这款圈粉无数的紫薯蒸米糕,正是李子柒品牌委托贝夫食品生产的。

“贝夫食品与李子柒合作看中的更多是品牌溢价,他们不打价格战,做的都是中国传统特色美食,在产品商业化运作方面很成功,能赋予米糕这个品类更高的价值。”杨恒杰坦言,双方更多的是品牌形象、产品属性上的合作,而不是单纯的贴牌。

米糕以大米、糯米为主,每逢年节、老人寿诞、小孩生日、结婚庆典等重大喜庆的日子,成为中国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因此拥有广泛的消费基础。

贝夫食品通过工艺技术的研发,经过上百次试验,最终实现了米糕产业化生产。“2015年我们研发出这款产品,并在秋季糖酒会上参展,但当时保质期只能做到7天,产品容易质变。”杨恒杰回忆道,为了做到保质期60天,拆开还能跟出厂拥有一样的口感、新鲜度,他们没有急着将产品推向市场,而是继续研发,最终突破技术壁垒,直至2017年11月才正式面市。

在纯米糕的基础上,贝夫还开发出紫薯、乳酸菌等口味,在市场上掀起了一股国潮美食风。2018年,贝夫食品做到了国内蒸米糕品类第一。

2019年8月,被誉为“东方美食生活家”的李子柒找到了这家南安企业,委托其生产紫薯蒸米糕。经过3个多月的筹备,双方数十次的磨合并共同研发升级产品,双十一当天,紫薯蒸米糕在天猫上线仅一个小时多,5万多盒售罄。

两个月后,紫薯蒸米糕圈粉无数,长期保持预售状态,最高峰预售时间达25天,月销10多万盒。如今,在李子柒旗舰店,这款单品月销量稳定在15万-20万盒,经常需要预售5-7天。

“消费者对糕点类产品新鲜度要求比较高,收到产品生产日期在5-10天内会比较开心。预售是为了保证产品的新鲜,我们不要求对方积压库存,产品周转速度更快。”杨恒杰解释道,随着直播体量的增长,为了满足李子柒产品销量的激增,7月将再增加一条生产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薇娅直播的深度合作

对贝夫食品来说,与李子柒合作时间不到一年,而与薇娅牵手则更为早些。

“薇娅最早直播食品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合作了。实际上这些年我们一直都在做直播带货,只是因为疫情期间,很多食品厂家虽然能够生产,但线下物流发不了货。随着快递行业的复工,通过直播带货就能照常发货,所以引起了同行关注。”2月10日,在部分食品厂家尚未开工之际,贝夫食品就把第一批直播货物发了出去,杨恒杰总结道,之所以上半年疫情期间保持平稳发展,在于公司早于同行及时转型,提前对接好电商渠道。

作为薇娅首批合作食品商家,贝夫食品与薇娅一步步共同成长起来。2017年,双方尝试合作,薇娅开始直播卖食品的初期阶段,基本上把贝夫所有单品都卖了个遍。但当时,单场下来仅有几千件销量。

薇娅直播的成功并不是掉下来的馅饼,每一步的脚印都在见证她的成长。“2017年以来,薇娅的带货能力每年呈倍数增长,我们现在在薇娅单场直播销售10万件以上,是去年同期销量的3倍。她的粉丝也从200多万激增到2000多万,粉丝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流量和销量。”杨恒杰告诉记者,因为主播的特殊性,薇娅在开播之前,一般仅能提前2到3天通知厂家,厂家必须备足3天要发出的现货数量,这极大地考验了生产部及供应商的效率。高效的生产反应时间、极强的研发创新能力以及高品质的产品,是贝夫食品能与薇娅长期合作的关键因素。

贝夫食品与薇娅的合作,不单单限于直播带货,还有粉丝需求的联合开发。以贝夫食品最新开发的一款“戚风圆蛋糕”为例,仅6月17日上线首日,薇娅单场直播就卖出了16万多盒。“贝夫是薇娅直播间为数不多的糕点品牌,每个月至少直播1次,最多的时候播过3次,我们还会与主播进行深度沟通,根据粉丝反馈的口感、甜度等进行新品的研发创新。”杨恒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年摸索后找到方向

“贝夫”是杨恒杰大学期间注册的品牌。2012年大学毕业,在工厂学习两年后,直到2014年他才真正开始接触电商,并以贝夫为主要推广品牌,自此开启了从线上推新品、成爆款后再引导到线下的发展之路。

1991年出生的杨恒杰,就读集美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他也经历过电商的亏损。“前期家里给了很大帮助,至少启动资金没有太大压力,更多要做的是找到方向。”起初,作为一名电商小白,杨恒杰也通过外聘组建了运营团队,后来团队做不起色,还造成大量的人员开支。2015年年初,他解聘所有运营人员,只留下美工、客服,自己摸索门道。

没有好团队,没有好产品,价格没优势,杨恒杰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探索电商市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最终研究出一款爆品——多滋士芝士蛋糕,并通过聚划算一战成名。2016年贝夫芝士蛋糕成为聚划算糕点类首个单坑破百万销量的产品。之后,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很多厂家都在跟风模仿这款口味。

能够真将芝士风味的蛋糕工业化生产并于线上销售的,在当时贝夫算是国内首家。小试牛刀之后,杨恒杰更加坚信走差异化、小众化高品质产品路线。“我们要做的是其他厂家做不到,市场上少有人做的,在少数人中做到领先,一旦有人跟风模仿,这款产品就有可能变成大单品。”杨恒杰向记者讲述了贝夫食品始终坚持的研发方向。

在他看来,市场既有的大单品容易出现竞争,市场价格很容易打乱,所以他们另辟蹊径,开发小众化产品。比如,与李子柒合作的紫薯蒸米糕,能做到在这个细分领域的全国第一。米糕这个品类尽管有很多跟风厂家,但几乎没人坚持下来,因为他们的品质、工艺达不到。

“贝夫米糕所有供应商都是独家供应,供应商很愿意跟我们并肩作战。”杨恒杰坦言,早期他们也跟风做过很多大单品,比如肉松饼、磨堡蛋糕风靡之时,工厂也生产过,但很难做出品牌溢价。

如今,同行做什么单品,贝夫不再盲目跟风。“我们希望一款产品可以存活2-3年时间,跟风不成再研发新品,对企业来说反倒是累赘。”眼下,贝夫食品最新一条生产线正在调试,届时这条专供李子柒品牌的生产线,月产能计划在50万盒以上。

海丝商报记者 苏清彬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