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南京段最险要的

大胜关1号区域

有这样两面旗

旗在,安全就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江堤上

100名民兵、社区干部、志愿者

连续坚守26天

他们在,安全感就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防汛抗洪

南京全力迎战!

更是引来CCTV新闻频道、军事频道

光明日报等多家官媒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12日,央视点赞

大胜关最险江堤“守旗人”

《守住“消息旗”,守护南京最险江堤》

长江堤防防汛重点段大胜关1号险工段,历年来均是雨花台区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

4.7公里的险工段,险在大堤的迎水面正下方,有一片深达45米的长江深槽。

巨大水压与湍急暗流,几乎是无缓冲地直接作用于大堤下方的地层,堤岸极易被侵蚀导致坍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险工段必须由最勇敢的人坚守。

连日来,这里的江面上高高竖起两面旗子,充当“防汛消息树”,岸边巡查的防汛人员看到旗子安然无恙,心里才能踏实,“旗在,安全就在!我们在,安全就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14日

央视新闻《相对论》

再上江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住在南京的日本纪录片导演竹内亮,因《南京抗疫现场》《好久不见,武汉》“破了圈”。“客观”“真实”,是网友评价的关键词。

十年前,他因拍摄长江,决心移居中国;十年后,他就住在江边,朝夕记录

7月16日

CCTV-7国防军事早报

点赞南京民兵日夜守护“安全线”

南京,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南京,安全!

7月14日夜间到7月15日上午

长江洪峰到达江苏段

顺利过境南京,水位平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素平摄/光明图片

尽管如此

江苏省军区派出的民兵连

始终值守在江堤上

随时准备应对突发险情

为了守住江堤

100名民兵、社区干部、志愿者

已经在江面和堤坝上连续坚守26天

日夜守护“安全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16日

光明日报点赞

江苏防汛的“三招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前,防汛进入关键期,防汛应急响应也不断升级。

面临防汛“大考”,凭借坚实的基础,信息科技的优势,全方位助力防汛抢险工作有序开展——

长江大保护为汛期筑起防护墙

如今汛情依然险峻,但相比老一辈记忆中的防汛抗洪,这次防汛在基础设施和技术手段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善。这一切,都得益于近几年江苏对长江的大保护。

“过去,到处采砂、建码头、建工厂,不仅威胁河床结构,江堤也受到了很大的破坏,给防汛带来巨大的压力。”

经过多年治理,南京长江两岸曾经的砂厂、码头已经全面退出,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绿色的模样。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江苏已退出占用岸线47公里,在抓好清理整治的同时,同步推进复原、复绿工作,目前复绿面积已达到8592亩。

“企业搬走了,生态也修复了,现在的江堤不仅加高加宽了,而且是石头慢慢铺上来的,非常牢固。”江苏对长江的保护为汛期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护墙,让防汛不再像过去那般棘手。

用科技与洪水“赛跑”

“长江南京潮水位站当前水位10.08米,超警戒水位1.38米……”7月13日下午,长江南京下关站的移动显示屏上,实时更新着水位数据的变化。“我们在水下安装了水位遥测设备,它能够自动测报水位,每5分钟采集一次数据并实时上传。”在今年防汛抗洪工作中,一系列“黑科技”大显身手,大大提高了汛情预警的时效性。

在江苏省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来自全省各河流的水位、水量,各地降雨量等数据在大屏上实时更新。“有了数据,我们的分析研判才能做得更加精准。”江苏省水文局水情科副科长何健告诉记者,目前水利部门主要采取“模型+人工”的形式,来预测洪水的来量、水位等指标。“模型是我们经过一系列的计算早就设定好的,只需要将上游洪水、下游潮汐、沿江引排水等多方面影响因素输入模型,就能够预测长江洪水的演进过程。以南京潮位站为例,上游洪水和下游潮位是引起南京站潮位周期变化的主要因素。”

汛情期间,城市内涝也是一块挥之不去的“牛皮癣”。汛情总貌、实时雨量、实时机泵、实时积水……当南京河西新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养护部经理季珉珉在手机上打开一款名为“智慧防汛”的App时,各种雨量、积水信息数据映入眼帘。说话间,季珉珉收到了“智慧防汛”发来的提示信息:“绿博园地铁站3号口、河西大街西侧匝道有积水,需要助排。”季珉珉通过电话联系了附近待命的泵车组同事不到5分钟,App“实时积水”一栏的数字逐渐变小。这种实时监测,实时提醒的高科技防汛手段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城市内涝的应急响应能力,也极大地保障了市民的出行安全。

防汛面前,江苏用一系列技术与洪水“赛跑”,为打赢汛情这场硬仗作准备。

全民巡堤防患未然

满身泥巴、走起路来一瘸一拐……汛情期间,这是南京市溧水区和凤镇双牌石村村支书杨明的常态形象。入梅以来,南京市区域内的石臼湖一直高水位运行,双牌石村坐落在石臼湖边,村中的小桥被淹得只剩两排短短的护栏,防洪形势严峻。“越是危急,我们党员干部越要勇敢向前。”杨明用行动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从6月底开始,杨明就组织干部群众24小时巡堤、固堤,坚守在防汛一线。8公里的防区、3.2公里的堤坝,他每天至少往返六七次,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足两小时。

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人民群众也闻“汛”而动,主动请战,参加防汛抢险工作,争当防汛“主力军”。在南京市江北新区盘城街道的防洪大堤上,防汛工作力度的加大,也增加了巡堤人员的密度。在这些巡堤的“红马甲”当中,有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龚雪河,每天从早到晚都会和其他工作人员轮流观察水位,他们一旦发现大堤土层渗漏情况,要及时汇报。龚雪河告诉记者,尽管他今年已经73岁了,身体还很好,也要为防汛工作出一份力。

还有这些

我们不知道你是谁

但却知道你为了谁

▽▽▽

按照防汛属地化的要求,雨花经开区天后社区是大胜关段防汛的绝对主力。南京启动防汛Ⅳ级响应后,社区全力组织突击队员24小时巡堤,长江大胜关段、秦淮新河闸、板桥河共4.7公里防汛范围,每公里均设置了一个防汛点,专人定时定期巡堤。

10日,南京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后,社区巡堤策略也随之调整。眼下,社区30多名工作人员全部在岗,巡查人次由原来的31人增至60人,防汛点每500米设置一个,每1—2小时巡堤一次。为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社区还储备了30人的突击抢险人员,24小时待命。近百名突击队员,昼夜不息顽强拼搏,守护南京的最险江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供电星夜护堤忙

7月13日晚上9点45分,高淳区永胜圩二分局工作人员在巡查中发现襟秀庵涵洞伸缩缝处出现漏水情况。

情况十分危急,渗漏点不断出水,需要立即进行消险处置。问题却来了,深夜的堤坝需灯光照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汛情就是命令

供电所工作人员10分钟内赶赴了现场。10点25分,探照灯划破了黑夜,灯下抢险机械车辆将圩堤小心翼翼的挖开,一切都变的井然有序。

8个多小时的抢险,紧急运送土方2000方,圩堤回填至了13米,险情排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猛烈的暴雨、湍急的江水考验的是

闻汛而动、全力以赴、连续作战

的顽强精神

事实证明

南京,挺住了!

你们,就是安全感!

来源|央视新闻、光明日报、南京日报、金陵微雨花、国网南京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