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老人都种什么:为什么这些年没人种棉花、大豆了?

农民这些年地里种的东西变化比较大,我记事儿大约是85、86年,那时候农村种的最多的小麦、谷子、大豆棉花这四类,那时候小麦还没有机械收割,都是人工拿镰刀收割后用马拉着石碾一圈一圈把小麦的籽粒轧下来。

90年代到2008年左右,种花生、小麦、玉米、棉花的多了,大豆不种了,玉米种的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8年以后,种棉花、花生的少了,主要是以小麦、玉米为主,但是种油葵的多了。最近这些年河北对于种棉花的补贴力度很大,每亩地有点地方能够补600元。大豆不种,是从水资源角度考虑,我们战略性的放弃了,改为以进口为主。棉花不种,很大原因是因为棉花管理比较麻烦,跟玉米和小麦相比,太耗工。油葵是最近这些年华北地区开始广泛种植的品种,主要的用途就是榨油。

这些年华北地区农民种的主要作物的变化,也浓缩了我们农业政策的变化。国家通过补贴政策、保护价收购政策来缓慢的调整农作物的结构。而农民则受政策和日益老去的影响,选择种植田间管理简单、机械化收购、出售简单的玉米和小麦,然后适度搭配些其他杂粮品种。

二、农村老人干不动了:但仍在坚持种地!

这次回家,一进村口就看见村里几位身患脑血栓的老人在村口的马路上拄着拐杖艰难的练习走路。

回头一想,现在机械化程度高了,农村的年轻人都出去的差不多了,去大城市里呆几年,如果呆不住哪怕去县城也不愿意回村里。现在农村种地的主力其实是50-70岁的这拨人。这波人种地的整体印象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熬过一年算一年。

有不少老人有这样的想法,自己干不动了,子女也不回来种,希望集体再把土地收回去,或者找外边的承包大户把村里的土地给集体承包了,农村老人可以收租金。毕竟现在村民之间零散土地租地价格只有100-200元每亩每年,都说农村老人养老金少,目前河北这边每月60岁以上老人应该是给发105元左右,从这个角度一看,农民养老金每年给的钱到是并不比地租钱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民的预期是能够800元一亩的价格承包出去,就是比较理想的价格,但是前些年到是有城里老板下来承包了几千亩种药材和苗木,没两年就不付租金跑路了。

即便是如此,农村一些老人还是希望能够有人来把土地租走,或者村里成立合作社自家土地入股拿分红。

现在还在每年坚持种不撂荒,一是因为实在没得选择只能硬着头皮继续种,二是多年对土地的感情使得农民感觉到自家的土地撂荒了,在农村是件很抬不起头来的事情。

三、卖粮的经济收入是其次:自给自足成为了农村老人种地的第一任务!

都知道种地不赚钱,但农村老人种地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有事干有收入总归要比没事干没收入多少强一点儿。

最近这些年其实村里老人种地,卖粮收入多少并不是特别的重要。以我们家为例,每年种一亩半亩的小米给自己和孩子们碾米吃,同时每年种点儿油葵榨油给几家孩子们分分,剩下的才是种玉米这样的大田作物。

每年从老家返回时,父母总是要把后备箱塞满,米面粮油菜,几乎样样都有,这也算是长辈对晚辈的生活上支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村吃的菜,越来越有庭院化趋势,就是在宅基地上开个一两分地来种点儿平时吃的菜和水果,最常见的就是大葱、豆角、黄瓜、茄子、西红柿、白菜这些。别小瞧这一两分地,农民一年吃的菜基本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