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剧中统领日军指挥作战的人常以“某某大佐”的称呼出现,我们都知道“大佐”是一个军职,但是通常来说我们更熟悉西欧式军衔,那么就军衔来说大佐算什么等级呢?军衔原本是在西欧资产阶级与封建主义斗争的过程中随着西欧常备军的壮大而逐渐形成的军事等级制度,后受用于世界大多数国家。一般来说大佐相对应的军衔是上校,但实际上“佐”在日军中是个情况比较复杂的官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战时日本军队分为三级九等,将、佐、尉中分大、中、少,后在1950年日军重建时,又分曹、士两大军衔,但其主干仍是将佐尉三等。在日军中,大佐可担任的职位很多,二战时一个大佐军官通常担任联队长,统管约三千多名士兵的联队,相当于我国的“团长”,要不就是担任某旅团或某师团的参谋长,其权力比少将旅团长还要大。若是要划分明确些的话,大佐担任的联队长是“上校”、旅团参谋长对应的是“大校”,那么师团参谋长所对应的就是“准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军侵华时,被派来的日本军官中“佐”级别的军官多于将官级别,手下士兵最少三千,甚至可达五千余人,特配有后勤部队以及强硬的炮兵部队,他们一般负责战后总指挥,由其他低等级的军官领军上战场,由于战场上至高的军事权力,在当时导致大佐随身携带的指挥刀就是手榴弹也要20箱才能抵得上。不少网友了解到后惊呼原来是这么大的官职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大佐的工作也不轻松,他们需要及时向上级申报要事,出谋划策的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措辞举止,军队中如果出现了问题他们也要亲自协调解决,每出现一次错误他们必须承担主要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一个日本普通士兵来说成为“大佐”本是很困难的事,而大佐以上的军衔则对学历背景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战争时期能正常接受教育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在大多满足不了条件的士兵眼中大佐是最难的目标也是当时的最高军衔。但是也不乏有才干勤勉的人,很多从普通士兵一步一步爬上大佐之位的人更能摸清士兵的能力以及明白士兵需要什么,他们的用兵有道使得二战时期日本作为一个不起眼的岛国战斗力却十分强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