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人际交往、各类媒体平台中,经常能看到或听到类似这样的描述:
“今天去面试一家单位,HR告知我只有大专学历,而同岗位的竞争者至少是本科生,所以无法录用我。”
“我只有等拿到了硕士文凭,才能够评职称。”
“我自信满满地拿着名校的博士文凭去高校应聘,却被学校告知我的第一学历是非985、非211,履历不够优秀。”
在当今这个注重学历的社会,因为学历不高、学历“不过硬”而被歧视、被限制的声音越来越多。“高又硬”的学历似乎成了一个人良好社会地位的标配、优秀工作能力和较高智力水平的代名词。
学历出众的人在求职、职业发展甚至交友和婚恋中的优势更多;而很多学历不高、不过硬的人常常因为自己的弱势而感到心绪不佳,甚至焦虑、消沉和自卑。
因学历不高而自卑,可能有以下的原因。
社会比较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总是无法完全脱离社会而独自存在与发展,因此,人们经常是现实地或隐含地与社会中的他人发生联系,在社会交往中感知和评价自己。
这种感知和评价的过程,常常伴随着社会比较。社会比较是将自己与他人放置在一起,在某些社会范畴上做比较。比如有的人就喜欢在心里拿学历这个个人外在的“身份名片”与周围的同事、朋友“暗自较劲”、“一较高下”,当觉得自己的学历比别人更高、更好时,便觉得自己很有面子,也更自信;
而那些学历逊色的人,则觉得自己的学历“说来惭愧”,只得保持沉默,暗暗自卑。尤其,当周围的人都是学历优秀者,只有自己的学历不出彩时,更容易产生一种边缘感、孤独感。
社会舆论氛围
当今在各种媒体渠道和平台上,随处可见的是这个社会对学历的重视和渴求。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定要一路培养,让孩子顺利地考上好大学。”
“本科不够用了,我需要再考一个名校的研究生才能更好地发展。”
“我们国企看重学历,必须再拿个研究生文凭才能给你评职称。”
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此类以学历为重、学历为先的声音连绵不断。这些信息刺激,在四通八达的网络时代,随时都有可能被人接触到。即便你想“佛系”图清静,恐怕也难以彻底实现。
每每感受到这样的刺激,对一个学历本就不佳的人而言,心里常常难以平静;那些诸如焦虑、自我怀疑、沮丧、自卑之类的负面情绪很容易为之唤起。
自尊与个人价值
心理学家Branden在《自尊心理学》一书中指出,
自尊是自信与自重的整合,人应当有能力的活着并且活得有价值。
自尊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认可与肯定。这种能力和价值,似乎也打在了学历这一标签下,成为了学历的一部分。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中国社会,“学历就是能力、学历就是价值的观念”似乎无处不在。孩子们从小就被教育要持续努力,为了夺取每一场考试的胜利,将来进入理想的学府深造;各类单位在招聘时,满心期待着高学历、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入驻加盟,升职加薪也往往需要学历作为铺垫;嗅觉灵敏的商人开设各种各样的学历辅导班帮助人们实现学历跨越;甚至在婚恋和人际交往中,“门当户对”和“人以群分”的力量也促使着人们追求更高、更好的学历水平。
学历简直成为了一种符号,它似乎能够成就一个人的全部,不管是工作、婚姻还是人际关系的质量水平,皆能被它反映。
好学历意味着能拥有一份好工作、一个好前程、一段好婚姻、一种好的人际关系,也意味着更高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在这种社会心理背景之下,很多人或多或少、自觉或不自觉地,会把学历和自己的能力与价值联系在一起。
那些学历不高、不过硬的人,就常常感到自己在各种社会交往和社会竞争中缺乏优势,自尊水平也更低。有些人坚定地认为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是提升自己自尊水平的必经之路,而有些人则因此陷入消沉、自卑的情绪漩涡,难以自拔。
因学历问题而产生负面情绪的人,该怎么帮助自己摆脱心理困境呢?
定位清晰,积极调整心态
学历之所以重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职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当自己在学历上处于劣势时,首先需要对自己做出科学、客观的分析和评估,而不是一味盲目地批判和否定自己,使自己陷入沉沦、自卑的情绪泥潭。
比如,可以问自己这些问题:
(1)我的兴趣爱好是什么,我需要选择哪个专业领域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
(2)我在提高学历质量和水平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提高哪些能力?又该如何实现,实现了又对我的职业发展有哪些帮助?
(3)在我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哪些方面具有优势,又有哪些方面可以通过学历的提升和优化加以完善?
(4)我需要投入多少时间、精力和金钱完善学历?
(5)我在实现学历目标的过程中,如何获取家人、朋友等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
在对上述问题作出清晰的回答之后,就可以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特征、智能和知识水平、资源特征和优势有一个更清晰、明确的认识。这个过程能够把自己的思维从“我很糟”、“我很差”转换到对自己内在价值优势和外在支持系统的关注中去。
如此,就能够梳理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认知,对自己有一个更全面、合理的分析和评估,更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短板,而后进一步制定出明晰、有效、可行的学历提高和优化方案,帮助自己在良好的心态中健康发展。
多途径学习,注重学历背后的价值
学历固然重要,但是放眼中外,有多少仁人志士、大师学者都是学历不高,也不“过硬”的。比如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陈寅恪的最高学历只有高中;享誉中外的杰出数学家华罗庚的最高学历只有初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因此,不必因为自身学历不佳而妄自菲薄。学历不佳可能是由家庭、环境、认知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面对自己的劣势,更重要的是坚强和勇敢。追求学历的真正目的是掌握知识,提高学问和能力,丰富精神生活,更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仅仅是为了一纸文凭。
达到这些目的的途径也不是只有追求学历这一条。有很多方式方法都可以提高知识、能力水平和文化素养。比如,可以通过丰富自己的阅读量,利用网络途径学习知识,注重在生活和工作中积累知识经验等等。
转换视角看待自己,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俗话说“人以群分”。人们总是倾向于和自己有共同点的人交往。所以,不妨在社会交往中多关注自己和他人在学历以外的优势,比如性格优点、人格魅力、兴趣特长、经验优势,加强优势认同和交往,而不是仅以学历论高低。这样做不仅能增强自信心,摆脱负面关注和负面情绪,也能够增进自己对他人的肯定,有助于彼此之间的支持和帮助,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不仅在社会交往中可以争取到他人的认同与支持,来自于父母、配偶、亲人的支持也很重要。他们是与自己人际距离最近、关系最亲密的人。因此,把自己对学历的态度和想法与之分享,寻求他们的支持,能够使自己更迅速地摆脱负面情绪,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
写在文后
虽然本文站在学历弱势者的角度分析学历对人心理的影响,然而,人是社会中的人,而社会是一个系统,整个社会的心理对每一个社会中个体的心理都会造成影响。所以,不仅是学历弱势者需要调整自己的负面情绪,整个社会可能都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学历观。单位招聘、提拔员工应更注重于科学评估人才的能力,而不是学历优先;婚恋和交友不应被学历的光环所限,刻板地看待他人,而需学会用辩证发展的逻辑去思考。当下尤其需要抛弃那种急功近利、唯学历论的观念倾向,这样才能培育出一个科学、客观、健康的社会心态,避免使之为浮躁之心所牵引和束缚。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签约心理咨询师 倪家芸。
擅长职业规划与发展、个人成长、婚姻情感、情绪管理、亲子关系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