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靠在酒店沙发上,想着这次武夷之行已经去过和即将要去的景点,乘竹筏游了一遍九曲溪,观赏了大王峰和玉女峰,还听了他们的故事,准备迈向天游峰,那可是武夷山的精髓。天游可要爬山,还要先穿过几个风景点,还是早点睡,不然明天没力气。

起床,带好随行用品,走,登天游去!早晨坐着景区的观光车来到天游峰下,先到南宋大理学家朱熹先生的“武夷精舍”遗址。朱熹在精舍著书立说,培养了大批理学人才。创办的武夷精舍备爱封建统治者的重视,历代都曾加以修葺增广。到达此处,向朱老夫子问好致敬,耳畔响起朱老夫子“黎明即起,打扫庭院”的祖训。过了“武夷精舍”,前行数百米,就到“云窝” ,据说每当冬春二季的早晚,从洞穴里常常会冒出一缕缕淡淡的云雾,在峰石之间轻轻游荡,时而聚集一团,时而又飘散开来,舒卷自如,变幻莫测,。

云窝四周环绕着响声岩、丹炉岩、仙迹岩、天柱峰、更衣台、晒布岩、天游峰、苍屏峰、接笋峰等。累了,往石头上一坐,屁股加双腿沉重,不想动弹!环顾四周,啊!像坐在一个深坑里,四周都是巨石林立,刀砍斧劈一般,直指苍穹。头顶是硕大的天空,青碧瓦蓝,有云团悬浮其间,悠然不动,空游无依,像蓝天上开出的棉花。

云窝中间有块漆黑巨石,俗称铁象岩。铁象岩中间裂开一罅,人穿行于其中,但觉天光如线。云窝以铁象岩为界,分上、下云窝。

铁象岩左边这座山峰,就是晒布岩,晒布岩由于流水长年冲刷的结果,岩壁上布满了数以百道直溜溜的流水轨迹。每当西斜的阳光照到壁上,更见得条缕分明。俯视溪中,但见影浸水底,随波晃漾。

在伏虎岩右边有一竹丛,这种竹看似圆,摸去却是四方的,十分奇特。从伏虎岩前的石径登上,便可看到一道刻有“峥嵘深锁”四字的石门,里面豁然开朗,别有洞天,就是素有产茶“甲于武夷”之称的茶洞。从洞中放眼眺望接笋峰、隐屏峰、清隐岩、天游峰、仙掌峰,以及远在三曲的仙游岩,峭壁耸立的危崖,就象一堵堵高大的城墙,把它团团围住,唯一的通道,就是西边的一条岩缝。

终于到了,目的地的脚下,天游峰东接仙游岩,西连仙掌峰,壁立万仞,高耸群峰之上。想象每当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时,白茫茫的烟云,弥山漫谷;风吹云荡,起伏不定,犹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站在一览台上望云海,变幻莫测,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邀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也。

我们开始攀登天游峰,从茶洞到天游峰一览台共有八百多级石阶。几个人顺脊而上,起初步子还稳健,爬了几个拐角,腿就开始发软,虽说是初夏凉爽,艳阳当空,汗水依然从头发根往外冒,每到一个观景台,就歇息一会,长长喘出粗气,伸长了脖子,先来上几口水,有力气就大喊几声,声音在山谷里婉转回荡,久久不散。

接着再走,越往上越艰险,到了半山腰,很想问问,要不要下山,估计会有很多的回答是,呵呵,我也有些想打退堂鼓,又舍不得,咬牙坚持,就找个石头当靠背,大声喊几声之后,就在心里默默念叨:登峰不到顶,会有遗憾,溯流不到源,抱恨度终生,给自己打气鼓劲。快到山顶了,脚步是一点一点往上蹭。让凉风吹透胸怀吧,积聚起所有的力气,向顶峰冲刺!

到达山顶,豁然了阔,环视一周,无限风光尽收眼底,网上查过有人打油说,天游峰,在天上,九曲西来之屏障,近望帽子落,远看脖子长。这里可以观赏到日出、云海、佛光、夕阳、明月等天游五绝。从一览台上凭栏远眺,但见群峰点点,西望那座山峰就是八曲的三教峰,东望这座山峰是一曲的大王峰,俯瞰九曲蜿蜒,竹筏轻荡,武夷山水尽收眼底,令人心胸开阔,陶然忘归。坐下,吃点零食,不然没力气下山,当然,别忘记手机的拍照功能,来上几张。

在山顶逗留片刻,就要下山了,双手合十,向远处连绵的山峰,向深谷里的清水,向石头上的树木和花草,向空中的飞鸟,向水中的游鱼,送个真诚的祝福给她们!下山后还有时间,再计划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