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由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委网信办、陕西省水利厅、陕西省林业局等多家单位联合举办的“菁彩青农·山水秦乡”2020年陕西省乡村振兴“青年网络名人看三秦”主题活动在西安四海唐人街中心广场正式启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菁彩青农·山水秦乡”2020年陕西省乡村振兴“青年网络名人看三秦”采风活动分为三条线路:关中行、陕北行、陕南行。其中首先出发的“关中行”线路于7月16日正式开启,途径白鹿原影视城、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葡萄产业园、蒲城县黄家村、铜川新区以及杨凌示范区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农科智慧供应链中心等地,活动于7月18日圆满结束。

【关中巧手编织幸福生活】

关中行第一站,采风团到达白鹿原影视城。白鹿原影视城是以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白鹿原》为依托,打造的陕西首座集影视拍摄、精彩演艺、文化创意、美食民俗、休闲游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影视主题乐园,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里,采风团来到“关中巧女手工坊”。这里的创始人叫吕养芹,她靠一双巧手,发家致富,供给三个孩子念完大学,成为蓝田县巾帼创业能手。采风团看到,在手工坊内有许多手工钩编绣、串珠、草鞋、剪纸等手工艺品。近百平方米的展示厅里,各种针织品琳琅满目,成为景区一道亮丽风景。“女工坊”每月为她带来三至五万元收入的同时,积极招收乡亲、邻里到这里作学徒,吕养芹手把手传授技术经验,带领大家一同投入到“乡村振兴”过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人富不算富。据了解,除了经营这一家手工坊之外,吕养芹还在当地做就业培训,教农村妇女手工编织,带动他们创业致富。同时,吕养芹先后成立了“西安市蓝田县尧山手工艺专业合作社”与“西安市妇女手工艺者联盟”,汇聚了各类传统手工艺文化精粹,让传统工艺不断走进现代生活。她常说:“政府给了我许多荣誉,我更要加倍回报社会,让更多的人用自己的双手把生活富裕起来。”

【渭南小葡萄 脱贫大产业】

7月17日上午,关中行第二天,采风团来到了有“中国葡萄之乡”“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之称的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在葡萄产业园的大棚里,一串串或紫或黑的葡萄晶莹剔透,格外诱人。“目前已经上市的是夏黑、早巨选、红巴拉多、费雷无核等4种早熟葡萄。”

据了解,这里过去是粮食主产区,主要发展葡萄种植、酿造等,通过产业带动,品质提升,三产融合等,辐射带动当地老百姓种植26万亩鲜食葡萄,年产量40万吨,产值28亿元,被誉为“中国葡萄之乡”。当地的贫困户不仅在葡萄产业园有工作,还掌握了专业的种植管理技术,一步步地走向脱贫致富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产业方面的有力帮扶,葡萄产业园还积极发挥企业龙头作用,建立健全服务体系,通过探索“产业园+公司+农户”的模式,提供全产业链优质服务,不但为贫困果农提供免费的农技农资服务,还优先解决贫困群众的就业需求,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通过发展种植和养殖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下一步,该地将鼓励返乡青年,继续为临渭区产业品牌化发展再发力。
【村企联合促发展 产超直采助脱贫】

7月17日下午,采风团来到了渭南市蒲城县紫荆街道黄家村。近年来,渭南市蒲城县黄家村聚力产业扶贫,大力投资数百万元,建成120亩金银花产业园,同时还建设30多个大棚种植双孢菇。双孢菇营养丰富,媲美牛肉,有“植物中的牛肉”之称。通过大力发展产业,提升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务工和贫困户分红,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蒲城县黄家村扶贫模式,得到了全国推广,2020年获得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示范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改善黄家村双孢菇产业经营现状,提升发展动能,带动村民增收,实现高质量脱贫,黄家村第一书记魏玉琦、党支部书记助理申辉与政府多次沟通,力促大型商超陕西公司产超直采工作落地,将黄家村定点为“扶贫助农产品采购基地”并授牌,打通消费扶贫“最后一公里”,让陕西乃至全国的消费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品尝到黄家村优质的双孢菇,助力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参观双孢菇种植区途中,采风团偶遇了一位72岁的村民大爷,在与他聊到家庭生活的变化时,大爷激动又自豪地说到:在政府和企业的双重帮扶下,自己和老伴一个月收入五千多,还有自己整理垃圾的800元工资,脱贫后的生活美得很!
【小家电大温暖 政企助推乡村振兴】

见证乡村振兴,青年步履不停。家电下乡是党中央、国务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扩大农村消费、统筹国内外市场的一项重要举措。7月18日上午,采风团来到了铜川,随某电器工作人员一起深入居民家中,实地探访、调研,用心感受乡村振兴带给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开门的电冰箱保鲜各色食品,空气滚筒洗衣机让衣服清洗更便捷。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商家的贴心服务,这里的幸福生活有点让人羡慕了。

【立足农业创新 扎根农业大地 面向未来创造】

7月18日下午,采风团来到关中行最后一站——杨凌。先后走访了杨凌示范区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园区校融合科创孵化基地、职业农民创新科创园及王上村,了解现代农业电商物流运输、乡村建设、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职业农民创新科技园通过技术讲解、讲座、培训、指导等方式的“做给农民看 、带着农民干、给农民做示范、帮着农民赚”在农民脱贫致富、农业技术发展的同时带动乡镇的振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期间,第十九届陕西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陈其辉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了杨凌农科相关品牌建设,以及大学生、青年在助力农业发展领域做出的贡献。据悉,大学生农业创业得到了杨凌区政府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大力支持,他们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农业科技,不断创新农业发展,同时深入农村,实践交流,帮助农户再就业,大学生们纷纷表示,自己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农业林业方面发挥所长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作为乡村振兴的示范带头村,位于陕西杨凌的王上村在乡村发展上可谓独树一帜,自去年以来,村子的变化让村民们无不赞叹,一走进王上村,入眼的便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与皇后独孤伽罗的合葬墓,借助当地独具特色的“隋文化”资源,将“历史文化”与“乡村振兴”相融合,王上村走出了一条杨凌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接下来的“陕北线”、“陕南线”中,10位活跃在资讯、旅游、摄影等多领域的自媒体大V组成的探访采风团,将继续深入多个地市县进行参观与采风,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进行记录;继续发挥互联网媒体平台传播力量,在微博、微信等多个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发挥青年网络大V的力量,助力陕西乡村振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