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贾平凹的《废都》刚出版就迎来大卖时的景象。第一次是北京的两个印刷厂同时印的,一家印了25万册,另一家也印了25册,这是最正规无删减版的50万册。书一出来,购书的人多,好多省份都是开着车,带着押车的人,挤到出版现场,捆着现钱去买。出版社一看根本没有那么多,咋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商量,就只好卖版型。有六七家,允许先买回去自己印。等回到家乡,这些“二级经销商”差不多都以10万册为起印数。如此一来正式,半正式的出版数轻松就达到了100万册。后来谁也无法控制,盗版全面爆发,据了解这一行的人不完全统计,从1993年开始到1995年,这2年多的时间里,大约正版、半正版、盗版总体销量加起来达到1200万册之多。

1200万册的销量背后

也正是这这样疯狂的市场销量下,许多读者跟风抢购。可是买回去后,大家都怎么看待这部书呢?由于读者的文化参差不齐,在九十年代,半文盲状态下的男性读者读了贾平凹的《废都》,俨然是火上浇油。既读不大懂,也不清楚写这书的目的,就模糊地认为是道理所致。结果导致不良事件。

1993年,下半年,这本书出版不久后《今晚报》对青年迷恋贾平凹的《废都》,从而模仿书的内容,犯罪于自己的表妹,导致身亡。出于爆炸性的新闻,风声讨论很快刮到陕西关中,贾平凹听到后,心中一紧,知道事情不妙,当然他也基本预料到了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只是没有让他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个月后,《废都》走进监禁行列,贾平凹回忆,建国后,纯文学领域几乎没有哪本书遭遇过这么大的变故。我们这边的报刊不能提及“《废都》”二字,当年在外面有评论家写了一篇《废都大评》,我们这边受其影响,在报纸上提到了,结果被要求检讨。

关于《废都》的争论最多的自然是书中大量直白的“性”描写,这让一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的读者欢呼雀跃,同时却也让教育工作者心中犯愁。甚至有学者就上纲上线,受其影响,在某省的一位老作家给高层写信,说贾平凹的《废都》诲淫诲盗,并让一些同志联合签名,因没有人签,那信也只好作罢。

《废都》的探讨

那么这部毁誉参半,褒贬不一的《废都》究竟是好,还是坏,究竟适不适合大众阅读,或者它是否有足够的人文价值,对社会是否有真正的教育意义呢?受到巨大的舆论压力下,被“惊吓”到的贾平凹自己也几乎是躲起来,此时有口难辩了,只好心有余悸地等待读懂他的人做正确解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上的中国,在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文学大家,他们透视着最前沿的思想和紧盯人性矛盾,灵感到来便毫不客气地将时代悲喜与小我人情,一起熔铸成具有警醒世人的文字作品。

在我国传统文学中,确实不乏手法高明的作家,他们对现实世界的抨击,更是常常借物言志,使用反讽、暗喻等手法,甚至有必要从低俗的社会风气着手,进而抨击丑陋的人性和社会黑暗。譬如我们最熟悉的《官场现行记》、《二刻拍案惊奇》及腐化堕落的《金瓶梅》。而贾平凹所要做的正是在传统文学的基础上,尖锐刻画具有时代背景和叛逆意识的作品。

所以,尽管顶着各种不理解,出版后的《废都》还是受到些好评。值得一提的是国学大师、文艺评论家季羡林认为,《废都》20年后在中国将大放光芒,同时极好的对立就是极坏。首当其冲的是批评家和读者称它为“黄”书,所以靠“穿着严肃文学的外衣”卖得这么畅销。那么贾平凹在这部书里面究竟写了什么,以至于令其刚出版就赢得这么高的销量和不同的声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废都》里“不堪入目”的内容

贾平凹在《废都》开篇可谓不凡,使用了各种妙笔生花的借喻、象征等手法;在西京的天上,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时间里,天上突然出现四个太阳。所有人从出奇地看,到惊慌失措,惶恐之际。同样的荒诞在《红楼梦》开篇也有过,无名道人和僧人在街上唱世人听不懂又无比怪诞的歌谣。作为开篇,《废都》巧妙沿用了传统大型文学文本的象征手法,先入为主地吸引了读者。

但是,很快这些叫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怪事情,所映衬的怪现象,先后出现了。不知道是地球太阳这些宇宙常理的反叛,还是人间梦境侵吞现实时给“西京”城打的招呼。那些怪现象像风雨欲来风满楼,地震欲起鸡鸭鸣。知识分子在文化人的外衣庇护下的“群魔乱舞”便迫不及待地上演起来。庄之蝶联合几个游手好闲的高级知识分子,作家、画家、书法家,引诱无不强求地拉唐宛儿、小保姆柳月、阿兰搞起腐败“套餐”。

这个本属于文化人建立高度社会文明秩序的西京,一下子轰塌了。就像莫言在《生死疲劳》里写主人公西门闹,“哄”的一下死了。既无预兆,也在情理之中。《废都》中,鸡鸣狗盗、人畜不分。作者悲天悯地,被闻所未闻见无所见的诡现象惊煞到。他像莎士比亚一样亲眼窥见上等英国贵族整日放荡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是贾平凹笔下的“西京城”。主人公之一,也是当地文化名人,“社会上层精英”的庄之蝶在家有贤妻的情况下引诱小保姆柳月、唐宛儿、阿灿的姐姐阿兰,在引诱的过程中,他像是对待世界末日一样让自己泛滥,坠落。但在作者眼中,他俨然继承了伪知识分子们做坏事前的道貌岸然。可是在事情败露后,他得以清醒,立刻就撇清关系。又“顺坡下驴”为领导做出各种下流交易,里里外外透露出肮脏的假知识分子形象。

《废都》的真实价值

正是出于这样巧妙地揭露和大胆的描述,让读者看到了人类自我道德的防守能力,在不同时期阶段所呈现的抵御程度。一些伪君子会在时代变革或世界的“多事之秋”暴露自己兽行与不健全的道德观。趁乱打劫,天黑犯罪成了贾平凹《废都》中人们犯罪的掩护,同样贾平凹也当这些现象考验世人的戒尺。在模糊的底线上,贾平凹将浮于表面或藏于暗中的鬼魅魍魉一网打尽。牢牢掌握在笔杆子里,出现一波,敲打一层,也揭露一批。

在将近末尾时,《废都》这样启迪人心;收破烂的口中唱出的民谣对“西京”腐败的现象尖锐抨击,紧紧照应着-庄之蝶在想要逃离“废都”时候死了。身边的人当然也是亡的亡走的走,无边的愧疚懊恼一直折磨着他,车站看到的那两则新闻彻底击溃了他的心理防线,让他走向了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之中贾平凹手笔一挥,将文风拐向19世纪俄国文学托尔斯泰的出走。从东方文学《红楼梦》的开篇象征,到西方文学的经典结尾,贾平凹这并非创作百无聊赖,单纯和简陋的小“黄”书。

像一些网友分析的那样;尽管《废都》并没有王朔说的那样不堪“是一部扒厕所的书”;又没有季羡林先生所预期的那样高大。他是想写出一部“新《红楼梦》”的,无奈与现实贴得太近,沉淀的工夫稍显不足。因此只能“抛却家中无尽藏,沿街托钵效贫儿”。将恢宏的组织构架,雄心勃勃的时代鸟瞰,异化为床榻之欢的绝少生命意识。终因缺乏历史含量,使得《废都》成为他驾驭重大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的力不从心之作。

贾平凹的文学艺术性

庄之蝶的悲剧早有定性,在收破烂人口中的民谣更奠定了这部书的现实主义色彩,结尾处那“呜呜”的鼓声亦是老牛对这座城市绝望的叹息,对“废都”悲剧的挽歌。在人性考验的终极之处,是作恶多端自有天收,多行不义必自毙。但是这本书遭到了毁誉两极的争议,誉之者称为奇书,毁之者视为坏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恢弘气势的一部书,贾平凹几乎就是要出于超越《红楼梦》的高度。然而却因为里面类似《金瓶梅》的露骨之处之多,有违当代核心价值的取向,遭遇了众人的不理解,自出版三个月后,就迅速遭到了封禁。

然而,倔强的贾平凹,并没有屈服于现实,出于知识分子的时代责任和浮于表象的人性多变,令他不安起来。时间进入九十年代开始,中间送走老友路遥的贾平凹一气呵成,完成了这部长达45万字的长篇小说《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