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诗词分成了很多流派,除了我们说的豪放派,婉约派以外,其实还有很多诗人是自成一派的,比如说纳兰性德。纳兰性德在中国诗词史上的地位也是不容小觑的,更有况周颐评价他是“国初第一词手”,王国维也曾经评价他:“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可以说,清词因为纳兰性德的存在,也变得熠熠生辉。

出生就是金汤匙

不同于中国很多诗词作家都是出身寒微,纳兰性德一出生就是含着金汤匙的。他姓叶赫那拉,字容若,原名纳兰成德,后来为了避太子保成的名讳改成了纳兰性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纳兰容若

叶赫那拉氏不用多说,清朝的大家族。祖父是贝勒,妹妹是皇太极的生母,父亲是纳兰明珠,母亲是爱新觉罗的和硕格格,这样的一种家庭关系,放现在那简直就是好梦中的各豪门,有钱有权。

但是长在这样的家庭,除了衣食无忧之外,压力也真的不是一般的大,富贵人家的教育远远要严苛与一般人家。纳兰性德需要读很多很多的书,还要文武双全,年纪轻轻就被压在书堆里,19岁编纂《通志堂经解》,22岁进士及第,而且还担任了御前侍卫,当然,这些成就,远远没有他写的诗词出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纳兰词》

纳兰性德虽然是男子,但是他的诗词清丽隽永,文字非常细腻,友情、爱情、咏史,咏物,各种题材都有涉及,而且语句优美,行文流畅,感情真挚动人。

《蝶恋花》:眼底风光留不住,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缠绵悱恻,有花间词派的风格;
《山花子》:多少滴残红蜡泪,几时干。哀怨动人,字字泣血。

纳兰词不仅仅在清代享有盛誉,纵观中国文学史,他的文学成就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心中哀愁谁人解

本来这样的家世地位,加上教育资源得天独厚,应该没什么愁的了,而且纳兰性德本人英俊潇洒,文采斐然,找一个两情相悦的书香门第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纳兰性德却活成了“千古第一伤心人”,这又为何?

周之琦曾经说他“南唐李重光后身也”,也就是说他和李煜很相似,一生惆怅,一生悲痛,按理说,纳兰容若并不是皇帝,应该也不用操心那些事情,怎么还这么愁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其实,相比于李煜,纳兰容若身上的压力还要多。李煜的痛,在于国破家亡,但是纳兰容若,他不仅仅要关心国事,还要关心家事,自己还有一腔理想抱负无处施展,还面临着朝堂的纷争,家庭的存亡,再加上爱情又不顺利,当官也不顺利,各种糟心事都聚集在一起了。如果说李煜国家亡了,一死了之,纳兰不行。他一死,整个家族都要受到影响,想死也不能死。

其实纳兰的性格,不适合在官场摸爬滚打,他更像是一个渴望自由的诗人,想纵情驰骋天地之间。在官场,他没办法如鱼得水,也没办法当一只老狐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彬彬扮演的纳兰容若

乾隆皇帝曾经说,《红楼梦》就像是写纳兰家事一样,但是可惜,纳兰像贾宝玉一样但是又没有那么多人替他分担着,很多事情他都要自己去承担。人在仕途却厌恶仕途,厌恶仕途又没办法逃脱仕途,这种被身体被束缚,灵魂无法挣脱的感觉让纳兰太过于痛苦了。

最后,纳兰容若屈服了。他听从了父亲的安排,为了保全家族的命运,光宗耀祖,只能不断进出朝堂和他不喜欢的那些事情打交道。最后逐渐被官场吞噬,变成了自己也讨厌的那种人。

纳兰的朋友多遭不幸,他纵使愤愤不平也不能多说什么,他不仅仅只为他自己而活,更是为了家族而活。理想对于他来说,是最不值得一提的东西,星空永远都是星空,是无论如何都到达不了的地方。“更那堪、冰霜摧折,壮怀都废。”这是他对自己的感慨,壮怀又如何,最后也只是官场的一个牺牲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纳兰容若剧照

纳兰有自己爱慕的女子,青梅竹马的初恋因为一道宫墙永远相隔;相濡以沫的妻子却盍然而逝,阴阳永别;毫无感情的续弦常伴身边,知己红颜却被迫分离……相爱不能相守,相知不能相见,相忘却又难忘,太多的愁绪涌上心头,无处言说,只能字字泣血。

何以解忧,寄情山水

古人喜欢借酒消愁,但是纳兰向往自由,更喜欢寄情于山水之间。纳兰在朝堂之外风景秀丽的地方,给自己建造了一座渌水亭,他喜欢来这里写诗,喜欢和朋友一起畅谈人生理想。在这里他才能找到那个最真实的自己的。

研读经史,著书立说,宴客云集,纳兰好像本就属于这样的天地,本就属于山水的一分子。渌水亭也渐渐成为了纳兰性德的精神寄托,也成为了他唯一可以逃避世俗的地方。“瓮山泊畔芙蓉十里,渌水亭边碧水菱荷”,他就像这池中莲花一样,淡雅高洁,不染尘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纳兰容若有自然之心,他写下了许多吟诵自然的诗句:“一道炊烟,三分梦雨,忍看林表斜阳。归雁两三行,见乱云低水,铁骑荒冈。”炊烟和雨幕,乱云和斜阳,一幅水墨画栩栩如生。一腔情愁尽付自然中。

在他所有写的诗词当中,有一本诗集《饮水词》,这也是他最为出名的一本词集。里面有很多关于自然的描写,无论是用于爱情的“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还是用于咏古的“无恙年年汴水流,一声水调短亭秋”,亦或是行路诗“万丈穹庐人醉 ,星影摇摇欲坠。”这些都是纳兰容若对自然的热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年早逝

《纳兰词》在纳兰生前就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在他身后更是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一直到民国时期,纳兰容若都是文学界非常有名的人物,而且民国还掀起过研究纳兰之风。王国维赞其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可见其他文人对纳兰评价之高。

但是正因为他这样的多愁善感,满心忧愁无法排解,身上重担太多,导致这样的一位才子英年早逝,年仅30岁。张恨水的在《春明外史》中写到过另外的一位才子,也是死于三十岁的壮年,其友恸道:“看到平日写的词,我就料他跟那纳兰容若一样,不能永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