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印度,搬不走的邻里关系,从来都重要。但在此时此刻,尤其不能脱序,不能出现停滞、倒退或逆转。

前一段的加勒万河谷事件平息后,印方智库学者发表各种见解,有观点认为,这将是改变甚至逆转中印关系的“转折点”。如果这种观点成为主流的话,那么要挽回就需要更长时间,也更加棘手,而这正是美国希望看到的,印度和中国大脱钩的重要一环。

中国要做的是什么,三个字,踩刹车。或者四个字,急踩刹车。

中国驻印度大使孙卫东,最近在印度中国研究所的一次研讨会上,发表一个非常重要,非常有针对性的讲话,专门针对可能滑向脱序边缘的中印关系。

中国驻印度大使孙卫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说,邻居间有磕磕碰碰是正常的。不能只把眼睛盯在分歧上,忽视了友谊和合作,更不能让两国发展进程和两国关系大局受干扰。否则,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边界问题越是遇到挑战,越要保持对话。在最终解决之前,双方能做的就是加强管控。

孙大使说,加勒万河谷事件后,他感到了一种担忧,因为近期印度舆论出现一种论调,建议印度政府调整对华政策,改变在涉台、涉藏、涉港、南海等问题上的立场,向中国施加更大压力。当然,中方的立场是不干涉别国的内政,也不容许任何外来干涉,不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人历来崇尚和平、和谐,以诚待人、以信为本,没有称王称霸、穷兵黩武的基因。中国曾有很长一段历史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从来没有留下殖民别国的记录。但对中国人的这种基因,会被不怀好意的政客视而不见,或者歪曲解读。

那么,在印度的这场研讨会,目的就是要告诉印度人,中印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10亿级人口大国,也是两个最大发展中国家,“龙象共舞”是双方唯一正确选择。

中国的总设计师也曾说,“中印两国不发展起来就不是亚洲世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客观说,加勒万河谷的伤痕,确实很深,深到中国动用国委、外长级官员和对方沟通。中国在努力让印度接受“五要五不要”:要做伙伴,不要做对手;要和平,不要冲突;要合作共赢,不要零和博弈;要信任,不要猜忌;双边关系要前进,不要后退。

印度其实清楚和中国关系搞砸,对他自己也没有好处。印度人自己统计,在2018到2019年度,印度电脑中的92%、彩电中的82%、光纤中的80%、摩托车零部件的85%都从中国进口。中印间的相互联系已经深入到“毛细血管”,如果强行将中印经济“脱钩”,结果只有一个,双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种明知脱钩对双方都不利的情况下,仍然要执意损害邻居关系,相当程度上受美国干扰和施压,就是符合逻辑的解释。

孙大使把中印关系比喻成一个精美的工艺杯,说做成这个杯子要耗费几代人的心智,但是打碎它却用不了几秒钟。现在中印关系就像这个杯子,稍有不慎,就会打破。这是中国驻印度的最高外交官,对于中印关系的最新评述。

这个比喻其实是说给所有对中国的发展意图持怀疑态度的海外人士听的

在海外舆论战上,客观上讲,中国不占优势。像美国这样,举体制之力,加大对中国打压的时候,中国不举体制之力予以回应的话,像中印这样的双边关系,非常容易被带偏,被带歪。再加上印度人本身就不太能冷静看待和中国的邻居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要以为抹黑中国,污蔑中国和普通中国人没有关系,名声受损的话,在海外的中国人,不管是个人、企业都将举步维艰。

背负骂名与污名,如果不尽力反驳与澄清的话,这种错误观念就更加深入其他国家的人心,中国人在海外的形象可想而知。

“中国”两个字,会和什么样的想象画上等号?

今天,在国内的中国人,可能感受不到这种负面情绪对国人的伤害,一旦有朝一日出国,哪怕是旅游、求学,或者经商,一定会切身感受到对方的种种歧视、偏见,甚至刁难、找茬儿。

对于中印关系,就算不能互相拥抱的话,也需要极力避免的恶言相向,更不能走到兵戎相见。如果印度执意要走向中国意志的反面,那就是睁着眼睛跳进美国人挖的坑。

希望他们能早日醒来,更不要装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