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碧水绿满城,移步换景皆成画。产在城中,城在景中,城区、园区、景区“三区融合”,大美贵安风景独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

肩负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战略使命,贵安新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打造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舒适、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三生”空间,全力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践行在开发建设当中。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完善的生态文明体系;探索绿色产业发展路径,激发内生活力赋能高质量发展;推进绿色城市建设,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使新区成为功能完善、生态优美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久久为功,利在长远。如今,极具贵安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模式正加快形成。

树生态品牌

绿色制度护航生态文明建设

6月5日,贵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发布《2019年度贵安新区直管区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2019年,贵安新区环境质量形势良好,地表水、大气环境等指标达到相应环境质量标准,全年未发生突发性环境事件,生态环境状况持续向好。

2014-2019年,贵安新区直管区内地表水、环境空气等指标稳定达到相应环境质量标准。2020年上半年,新区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直管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98.6%,8个地表水主要河流断面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松柏山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稳定在Ⅱ类,优良比例保持1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贵安新区平寨社区

生态就是民生,环境就是福祉。贵安新区连续几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并非偶然,而是新区稳扎稳打、绵绵用力,奋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的有力印证。

厚植绿色基因,始于具有战略性和实践性的顶层设计——

贵安新区在高标准编制《贵安新区直管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相继出台了《贵安新区直管区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贵安新区直管区生态环境负面清单制度》《贵安新区直管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施办法(试行)》等系列制度,形成“1+9”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绿色发展持续推进保驾护航。

结合实际、因势利导开展环境保护区域联防联控,加快实施环保税制度。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三线一单”,强化政策、规划、建设、生产运行等环节全过程环境管理。

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建立督察整改长效机制,实施《贵安新区加强环保督察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成立新区生态环保督查“回头看”整改领导小组及问题工作专班,制定整改方案,对反馈问题逐一进行细化分解,每周调度,确保问题整改实质性推动落实。

探索建立有利于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坚持投融资政策“生态环保”导向;编制松柏山生态修复专项方案;强化校地对接,围绕松柏山生态公园沿线,实施高校与村寨“一对一”绿化行动……改革创新构建长效体制机制,贵安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软实力”不断提升。

生态环境向好,背后是矢志不渝坚决打赢生态环保这场输不起等不起的战役——

打好“蓝天保卫战”。深入开展扬尘污染、油品管理、“散乱污”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整治、散烧燃煤治理和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攻坚行动,全面淘汰燃煤锅炉54台,139.5蒸吨。严格落实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管控,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大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加强农村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开展市政污水管网排查,努力实现污水应收尽收。大力开展饮用水源地整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倒逼污染源企业退出水源保护区。

打好“净土保卫战”。深入开展全省土壤环境污染状况详查加强土地分类管理,开展土壤污染综合治理。确定新区实际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9家,划定详查单元25个,核实农用地详查点位197个。

打好“固废治理战”。全面规范新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推进医疗废物、危险废物和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的大数据管理。自2017年规范化管理以来,新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转移率均达100%。

打好“乡村环境整治战役”。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坚持污水入网和就地处理相结合原则,按照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90%以上及达标排放要求,开展贵安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

抢抓贵阳贵安融合发展机遇,推动贵安与贵阳实现共保联治。目前,《贵阳市—贵安新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融合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两地正在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项目审批、污染治理、执法监管等各方面和全过程实施贵阳贵安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贵安樱花园

兴绿色产业

“绿色力量”助力高质量发展

6月20日,贵安新区集中开工18个工业项目,涉及高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电子信息软件和现代物流等产业。

一批科技含量高、又好又绿的项目落地,是贵安新区以高端化国际化视野瞄准新产业、新业态谋篇构局,坚持发展绿色经济产业的真实图景。

树立绿色招商理念,淘汰低端产能。

严格执行《贵安新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贵安新区生态环境负面清单制度》和项目预评估制度,将环境影响预评估意见作为招商引资合同签订的重要决策依据。严格执行贵安新区生态环境负面清单制度,从产业空间布局约束、行业准入限制、环境容量管控、环境质量管控四方面对新区开发建设、招商引资等建设活动进行严格要求。近年来,贵安新区累计审核预评估表211个,共否决22个不符合负面清单制度的项目,否决项目涉及总投资45.24亿元。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扶持绿色产业。

出台系列政策措施,从制造业发展、创新创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服务贸易发展、绿色金融发展、人才、用电几大方面给予支持;深化“放管服”改革,在行政许可精简优化、商事制度改革、项目工程领域审批改革等方面加大力度,有效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助力绿色高端产业发展。

深入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培育绿色动能。

贵安新区作为全国首批、西南地区唯一一个获准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国家级试验区,自获批以来,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推动供需两端结构性改革为总体要求,狠抓多层次绿色金融体系、政策支持体系、产品创新和服务体系,运用绿色金融工具,设计并推出了适合当地发展的绿色金融标准、绿色金融产品和绿色金融制度体系。

贵阳市轨道交通S1线项目,获得绿色低息贷款140亿元;运用绿色金融加多级绿色财政联动的设计,创新性地解决月亮湖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融资问题;创新绿色资产证券化,推动贵安新区分布式能源中心绿色项目顺利建设;推动贵安新区绿色金融支持清洁供暖试点城市建设……

通过构建贵州省及西南地区绿色金融项目库,实现了绿色金融项目从筛选、认证到设计、推出直到落地的规范化服务体系,目前已成功对接低息绿色资金700多亿元。2018年,贵安新区绿色金融业纳税达1.7亿元,贵安绿色金融产业正在形成。

不负青山,方得金山。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动能”正在加快集聚,成为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6月16日,在全省“十大工业产业加强产销对接推进协同发展系列活动之汽车及通用航空专场活动”上,贵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签下1.4亿元销售大单,彰显了贵安新区新能源产业的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环山绕水的富士康(贵州)第四代绿色产业园

眼下,按照“发展整车、壮大配套、培育龙头、推进聚集”思路,贵安新区正全力打造集汽车研发、生产、销售、运营于一体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构建,先后引进了亚玛顿等发电端企业、深圳高点等储能端企业、摩拜等运营端企业,贵安新能源闭合产业链初步形成。

以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截至目前,贵安新区直管区共有68家绿色工业企业,主要以高端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为主。规模以上绿色工业企业共34家。

2019年,贵安新区大数据产业规模达到423.87亿元,增长12.7%。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达到258.53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收完成43.09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

打造绿色产业园区,引导企业之间建立绿色供应链。贵安新区综保区(电子园)获批国家绿色示范园区,坚持低冲击开发模式,把绿色循环、绿色理念融入到园区建设和运营各方面,采用建设分布式能源中心、中水回收、房顶绿化等措施,促进园区入驻企业均为以大数据为核心的电子信息绿色环保企业。

围绕贵安自然山水优势兴起的生态旅游经济活力迸发。借助贵阳—贵安—安顺黄金旅游线优势,新区构建乡村游、校园游、休闲游等多条旅游线路,推动良好的生态风貌从自然资源转变成为绿色生产力,开创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良好局面。

造宜居之城

绿色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骤雨初歇,贵安新区月亮湖公园空气清新,景色宜人。

无论是公园外的城市公路,还是公园内的林间小道,没有因为下雨而积水,道路上如同铺设了一层“海绵”将雨水吸收下去。

近年来,贵安新区全力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将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与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有机结合,让群众可感可触生态红利。

积极构建高端化的城市业态、田园化的城市生态、特色化的城市文态、现代化的城市形态,贵安新区朝着加快建成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幸福宜居、特色鲜明的国际化山水田园生态城市的目标前行。

围绕“打造全国海绵城市贵安样本”的目标,由内到外探索厚植生态文明理念的城市发展模式,在规划统筹、城市建设、运营管控等方面不断创新。目前,贵安新区已完成国家海绵城市试点任务,结合试点以来整体推进的建设模式,新区总结形成了海绵城市规划统筹机制、建设统筹机制、长效管理机制的海绵建设“三机制”,并成功入选贵州全面深化改革专家特别推荐典型案例,将贵安新区海绵城市统筹推进的试点经验向全省推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绵城市建设造就贵安新区优良生态环境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制定完善绿色建筑标准和规定、大力推动新区绿色建筑标识申报、全面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推广绿色建材应用等。2019年起,新区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依托山水本底推进各类公园建设,重点推进松柏山国家湿地公园、月亮湖公园、北斗湖湿地公园、高峰山公园等十大生态公园,月亮湖公园、七星湖公园、星月湖公园等城市公园和一批体育、历史、民族、动漫、音乐等主题公园建设,生态保护和生态景观通过公园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人在景中游、景点城中留”的城市生态体系。

建设环城水系,实施“十河百湖千塘”生态水系工程,形成“一环、两河、十四湖”的规划布局;开展污水结构性缺陷修复,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打造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城市客厅”。

选择位于饮用水源保护区和“一城一带”节点的村寨,试点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建设可腐败垃圾处置终端,基本实现了源头分类投放、分类收集,中间分类运输、终端分类处理。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6·18贵州生态日、安全生产月等,在大学城高校、各乡镇讲习所组织开展主题演讲比赛、主题宣讲活动、发放宣传手册等。2019年,新区发放13000余份宣传资料、4700个环保袋及环保物资 1000份。

推广绿色出行,构筑以新能源公交和清洁能源汽车为主导的公共绿色交通体系。发展电动汽车和轨道交通,优化由“人+绿道+自行车”构成的城镇慢行交通系统。

全面落实“三级河长制”,推动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移动端上线。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移动客户端除了针对河长开放外,还专门搭建了民众投诉平台,营造出人人爱环境、人人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推进河流治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精准化,贵安新区依托各类大数据技术建立了智能管理平台,并实现区级、镇级、村级互通互联,建立起巡河电子化、数据实时化、管理无纸化、资料集中化的智能管理体系,使监管过程得以静态展现、动态管理、常态跟踪,实现了辖区29条河流、26座水库及沿岸线的统筹数字管理。

来源:天眼新闻

编辑:刘伊伊

校对:秦声

编审:周小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