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和6月,kuka和ABB都非常有意思的推一个政策:

二手机器人翻新,为二手机器人标定,并且给二手机器人核发正式的设备证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BB翻新维修中心

这就好像是宝马车,将收购上来的二手宝马,经过一轮翻新后再卖给国内。

为什么会推行这个政策?这些二手机器人哪里来的?

1、不管是ABB,还是KUKA累计全球机器人装机量,都在30万台以上。

这些机器人主要来自于欧洲,美国的汽车厂。同时还有国内的汽车主机厂下来的产品。

(1)汽车市场产品迭代

一部分是产线车型不再生产,对于主机厂来说,改造的成本跟新设备的成本没有太大的差别。更重要的是,之前产线的机器人,都已经过了原厂质保期(8000-15000小时),也就是使用了3年左右的设备了。

如果用老设备,外资机器人厂家的售后服务费太贵了。所以淘汰下来再卖出去,买新的,比用上一个产线退下来的要好。

(2)汽车市场产能萎缩

2019年至今,已经有不少汽车厂在缩减产能了。不单单是中国,欧洲,美国都缩减的产能。

主机厂停产时间,砍掉产线也不在少数。所以从焊装线上面下来的设备卖出去,属于很正常的现象。

因此,在常见的二手翻新机器人中,尤其是165kg,210kg这类大型机器人为主,主要都是从焊装线上面退下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翻新中的二手KUKA,以大机型为主

为什么要是外资机器人原厂售卖二手机器人?

倒卖kuka,ABB,Fanuc二手机器人,很早就存在了,这不是什么新业务。

但是之前都是集成商,或者有门路的自己人在做。

Kuka,ABB这种原厂来做,就有点别扭。到底别扭在哪里呢?

1、挤压国产机器人市场空间。

国产机器人当前价格定位,普遍比外资要低10-20%左右。外资品牌,Fanuc,ABB要考虑全球定价体系,新品价格降价空间有限。

新品价格不下降,市场就在被国产占有。因此,ABB和Kuka想到了这招比较“毒辣”的计策。

将二手机器人投放到低价市场,一方面可以冲击国产品牌,一方面可以为后续新产品导入提供潜在客户。

有人会问:外资二手的机器人,难道有国产新机器人好吗?

这里有一个误区要解释一下,这些二手机器人主要是一下小型工厂,1台,或者3-5台的购买。更多的是尝试性使用。同时熟悉工业机器人产品。因此,价格便宜,低于国产机器人20%-30%的售价,就非常有吸引力了。

但价格吸引力带来的远期影响是,国产机器人品牌受到打击。这同二手机床流入中国是一样的情况。

2、赚机器人售后服务的钱

fanuc,ABB,kuka,安川,每年度售后营收均突破1亿以上。这是利润点非常高的营收。因此,我们能够看到这几家目前都在中国市场,尽最大的可能,抢占市场占有率。

这些二手机器人产品能不能使用?

可以使用。看运气,干个1年问题不大。主要问题在于,二手机器人没有全套质保,一旦出现减速机,伺服电机,控制器等损坏。就需要大修,至少需要2-3万。可以通过下图看到,各个环节出现问题后,带来的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质保和非质保内各情况的花费

一般的小毛病,集成商可以处理,但是涉及到核心元器件的东西,集成商就无能为力了。

更主要的是,耽误生产才是最大的损失。

二手机器人最大的成本,在售后服务上面。

事实上原厂卖二手机机器人本体,挣钱并不多,主要想挣机器人维修和保养的钱。这也是汽车厂愿意出售二手机器人的原因,当机器人使用到一定时间后,故障率会有提升,更主要的是外资厂商的维护成本非常的高。

一天技术人员现场服务费,都是2000元。

比较实际的说,大量的购买外资二手机器人,确实非常短视,很容易给自己挖一个后续的大坑。

实际点说,选择国产机器人,一方面有质保,更主要的是国产售后随叫随到,方便设备管理。大部分的售后服务都是免费,即使收费也比较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