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一直发展不起来,许多人说是吉林市缺乏浓厚的文化底蕴。其它吉林市可是一个有故事的城市,不信你就耐心地听我说说。

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在吉林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距今约5~1万年前出现的“寿山仙人洞"、“榆树人”、“安图人”、“青山头人”,是吉林古人类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舜、禹至夏商周时代,吉林省境内的古代民族就开始与中原王朝建立了具有隶属性质的贡纳关系并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形成了肃慎、貊、东胡、山戎、夫余等民族地方政权。

吉林建置始于清顺治十年(1653年)设置宁古塔昂邦章京;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建吉林城,命名“吉林乌拉”,吉林也由此得名。

吉林市是京剧的第二故乡。京剧的推动者牛子厚便出生在吉林。当年牛子厚出资在京创立了“喜连成社”,助推了京剧快速的发展。它是京剧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它使中国京剧艺术人才的培养走向正规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培养了大量京剧艺术人才,因而被誉为中国第一大科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吉林市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满族人口约23万。明代女真扈伦四部包括叶赫、哈达、辉发、乌拉,明代女真扈伦部“乌拉国”所在地就在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这里也被誉为“中国满族第一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吉林市早在1742年就修建孔庙、吉林文庙;并且现在依然香火旺盛的北山是融佛、道、儒三教的古庙群;阿什哈达摩崖石刻便是明朝时期永乐七年辽东都指挥使,骠骑将军刘清留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吉林市一直发展不起来,缺的不是历史底蕴。而是将已有的历史底蕴好好的传承。在其它地方大力发展传统手工艺,保护民间艺人,非物质文物遗产的时候,我们依然还是停滞不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才会让历史一点点的消亡。所以如何亡羊补牢是我们吉林人目前最应该好好反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