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慢牛的呼声多年来一直未断,但慢牛也一直没有真正出现!原因暂且不论,先说下半年上证指数在成分调整前再次突破了久违的3000点,相信多数投资人早已不记得这是第几次突破3000点了,更相信多数人还没有反应过来,3000点又已经被甩在远方了,在2020年下半年的第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突破了3000点之后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口气突破3100、3200、3300、3400,就在3500点也不觉得再是什么事儿的情况下,指数又急转直下击穿3400、3300、3200,这大涨大震的盘面俨然和政策面所期望的慢牛相差太远。

市场所期盼的牛市都是与2007年的改革牛和 2015年的杠杆牛相比而言,希望指数节节攀升,个股鸡犬升天,投资人多多少少都能赚到钱;那些激动人心的行情都是在证券市场初期阶段、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完善的背景下诞生的传统牛市,以后很难再有了。近两年来,国内资本市场发生了诸多的重大变化,试点注册制并推出科创板,不仅引爆了科技股的大牛市,对原有的创业板也带来了整体估值的大幅度提升,几乎被边缘化的上证指数,也开启了30年未变的指数成分修改。受益于流动性提升所推动的核心资产抱团取暖的食品饮料,其牛市表现早已颠覆了投资者的认知;而今年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让生物医药、医疗也是牛股辈出,涨幅惊人。但就是这样的盘面特征,A股市场的大多数投资者仍然没有感受到牛市的高收益。

主要的原因是当下的市场已大有不同,虽然期待中的牛市还没有出现,但牛股、牛板块早已经超越了2007和2015。自创业板在2018年10月19日见底1184.91点以来,创业板指数至今年8月的最大涨幅已经超过150%,牛市特征不言而喻。期间,以半导体、芯片为代表的科技股以及食品饮料、生物制药等行业中的大牛股,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涨幅早已走出名副其实的大牛市特征,但投资人的盈利面依然很小,大多数依然亏损累累,为何牛股早已满地都是,A股市场的整体牛市(赚钱效应的普遍化)仍然还未呈现?因为,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目前国内资本市场已经进入制度逐步健全、管理逐步完善下的新型牛市阶段!

新型牛市的基本特征就是全面牛市难以呈现,局部牛市成为常态。在注册制改革的大背景下,A股市场的体量将会爆炸式增长;在上市硬条件包容性(允许非盈利公司上市等)加大的情况下,上市公司潜在风险将会长期不间断释放,当然牛市中也不例外。记得申万宏源证券曾在2000年的时候发布过一个申万活跃指数,目的就是看看如果一直投资A股市场最活跃的股票,最终回报率会怎样?指数从2000年开始追溯,起点1000点,但到2017年1月该指数仅剩下10.62点,跌幅超过99%,并于当月10日停止更新。从数据来看,展现的是新上市个股以及热点个股的追涨风险,在即将实现的注册制下,新股批量发行、估值过高定价以及非盈利公司上市后的长期不盈利,都将成为市场的风险点,而此类风险的释放将不分市场环境如何,个股独立走势将常态化,差的股票涨势中依然会跌跌不休,大多数ST股在7月初大盘暴涨情况下的连续跌停已经再明显不过了,而真正具有价值和成长的优质股,不论跌势还是长期跌势中,其上涨已经成为共识,下跌才是意外。

7月初突如其来的逼空行情绝不是偶然,这是一次蓄谋已久的、只会迟到、不会缺席的有别于以往任何一次牛市的新型牛市典型特征!金融、地产带动的低估值蓝筹股补涨迹象相当明显,这未必是热点切换,但以银行为代表的低估值大蓝筹板块的全线活跃,才更有机会让市场的盈利面扩大,也更像传统牛市的味道;而券商牌照开放给银行,不管是对现有券商风控能力的担忧、还是因为银行才能把券商业务做得更好更大,但快速打造出一家甚至几家世界级的投资银行显然已经成为高层的共识。券商迎来全面复苏,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两强合并,在遮遮掩掩中大方向已基本定局;保险资金权益资产投资比例已于近日最高上调至45%,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股板块的长期处于全球范围内的资产价值洼地,价值回归的冲动在7月初也已经开始显现;疫情之下全球资产避风港已经没有争议,慢牛或许真的会在A股出现。

7月底的一系列高层会议,已经释放出了重大而且深刻的巨变信号,新一轮的大规模经济调整正在展开。10月即将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将让大家初见未来15年的远期战略思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发展目标),在中国实体经济杠杆率持续上升(一季度末258%,二季度末265.4%)及资本市场制度性改革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相信牛市只会以不同的形式展现,绝不会缺席,是快牛、慢牛、结构牛还是大家所期望的全面牛,最终只有市场说了算!

在操作上,面对注册制下的新型牛市,要获得超额收益,市场对投资人已经提出了更高、更专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