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音难寻几相逢

红尘未有几人同

时代的隔膜

让昆曲逐渐变得“曲高和寡、知音难求”

昆曲之美

是那些填满了衬词的长短句

和辞章背后的典故与意趣

而今天我们可以参透其理的已寥寥无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昆曲文化

共同传承东方的戏曲美学

于7月31日晚

杭州图书馆、杭州城市品牌促进会联合雅部院

在城市客厅·杭州书房

举办了「孤芳自赏」传统词曲歌唱与昆曲音乐赏析雅集

清新淡雅的环境

共同热爱昆曲的曲友们共聚一堂

品清茗 赏昆曲

打破了传统审美空间的隔阂

曲高不和寡

曲终人不散

-壹-

「国乐印象」

一声昆乐起

昆笛、古筝、二胡、扬琴各自玄妙,虚实相生

四人之配合,带我们走入昆曲深远悠长之境,流连忘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贰-

「溯源昆曲」

主讲施剑老师首先从「传统曲学与昆曲音乐源流」开讲,介绍了声乐的两种传统形式「以腔定辞、依字行腔」。在此基础上,着重讨论了昆山腔(南曲)、昆曲(磨调)到昆剧的历史流变与发展过程。 “依字行腔”让我们能够充分体味每一个字的意味,以旋律将它蕴含的感情发挥表达。因此昆曲的歌唱十分婉转,细腻,轻柔,悱恻。

昆曲将南曲偏柔和婉转,回音绕梁与北曲高昂铿锵,激越沧桑融为一炉,炼就出数百年来旖旎不绝的水墨声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叁-

「诗无达志」

讲演还别居匠心,依据昆腔格律要素、曲唱规范,结合《牡丹亭·寻梦》音乐释例,邀请雅部院优秀青年演员老师现场示范表演,系统讲解昆曲音乐的伴奏体制、规范与技巧。边讲、边演、边赏、边品,意趣一片盎然。

水磨腔的一唱三叹,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声声弦曲悠然入耳,场场曲境扑朔入眼,带领人们置身淡春雅情,陷入美梦,走入这牡丹亭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嘈嘈切切的弦乐

咿咿呀呀的袅袅余音

带着如梦初醒般的流连忘返

讲演会在大家的细心听讲中完美落幕

赞美的掌声经久不散

昆曲不再是戏台上可望而不可即的表演

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了解体验的艺术

在城市客厅·杭州书房邂逅昆曲

昆曲便多了一位知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办

杭州图书馆

杭州市城市品牌促进会

雅部院

城市客厅·杭州书房

城市客厅·杭州书房

市民中心J座B1地下西街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