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则为不孝。”在旧时封建礼教中,臣对君、子对父必须绝对服从,乃至死而无怨,这种思想根深蒂固,无数臣子命丧于皇帝刀下,今天要说的,便是这样一个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叫傅友德,出生于一个农民世家,从小就过着艰苦的生活,好在家人互相扶持,日子倒也勉强过得下去,然而元朝末年,社会动荡,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傅友德一家被迫流离失所,妻离子散,为了活下去,为了改变这样的生活,傅友德毅然加入农民起义军,跟随义军领袖之一的徐寿辉。

公元1360年,陈友谅杀害徐寿辉,自称汉帝,这让傅友德十分失望和不满,便离开了他们,此时恰逢朱元璋收复安庆,进攻江州(今江西九江),深知朱元璋为人的傅友德当即便加入朱元璋,并直呼自己找到了真正的明君,从此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到朱元璋顺利登基为帝,建立明朝,战功显赫的傅友德自然得到应有的奖励,被授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同知大都督府事,封为颍川侯,子孙世袭,最不得了的是,朱元璋还赏赐了他“死铁券”,即“免死金牌”,由此可见朱元璋对他的赏识和认可。

在之后的日子里,傅友德继续为朱元璋奔走卖命,保卫大明,朱元璋更是将傅友德作为太子朱标未来继承皇位的班底培养,然而随着太子朱标的病逝,朱元璋的精心布局灭破,既然儿子没了,那么傅友德留着也没什么用了,更何况他手握重权,他朱元璋镇得住傅友德,可不代表他的子孙能,其他大臣也是同理,万一……朱元璋是个狠人,他不会留下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朱元璋开始血洗官场,从洪武十三年到洪武二十六年这短短14年里,朱元璋累计杀掉了45000余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蓝玉案和胡惟庸案,蓝玉胡惟庸、李善长、陆仲亨等开国功臣,统统被朱元璋以“谋反罪”处死,其他军队中勇武刚强之人也快屠戮殆尽,其手段之狠辣,可谓亘古未有。

傅友德不是傻子,他当然知道朱元璋的心思,于是每日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生怕被朱元璋抓到把柄,然而“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一个人真想找你麻烦,你连呼吸都是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1394年(洪武二十七年)11月29日,朱元璋在宫中设大型宴会,邀请了无数文武百官,接到邀请的官员们皆战战兢兢,生怕自己就是下一个蓝玉、胡惟庸,而傅友德,也在邀请之列。

入席前,朱元璋在门口碰到了一个侍卫,该侍卫没按规定佩戴剑囊,朱元璋正准备发火,却发现侍卫是傅友德的儿子,当下忍住怒火,心中暗暗有了计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来也是“巧”,恰好这天傅友德胃口不太好,所以桌上的菜没吃完,朱元璋见状,脸色一沉,当着所有人的面痛斥傅友德对自己不敬(《明史》:会冬宴,从者彻馔,彻且不尽一疏,太祖责友德不敬),傅友德一听,就知道朱元璋为何如此待他,当即磕头认罪。

此时的他万万没想到,朱元璋还有一招等着他,朱元璋冷冷说道:“你儿子的剑法想必不错吧?竟然不按规定佩戴剑囊?”接着朱元璋越骂越起劲,便命令傅友德回去,把两个儿子都带来宫里请罪,傅友德心里纵有一万个不愿,却也只能照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傅友德急匆匆地赶回家时,一名侍卫追上了他,说道,皇帝口谕,让你“携其首至”,意思是,让傅友德带自己两个儿子的人头进宫谢罪。傅友德顿时天崩地裂,他一生为国出生入死,为朱元璋卖命,战功累累,最后竟然落得亲自杀子谢罪的下场?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若是不杀掉儿子,恐怕就和蓝玉一样,被株连九族吧!为了保住家人,傅友德亲手杀掉两个儿子,并拎着他们的头,回到了宫里。

看着高高在上的朱元璋,傅友德冷冷将儿子的人头扔在大殿上,众人皆惊,朱元璋假惺惺地说道:“你怎么忍心这么做呢?”傅友德一听,放声大笑,接着从袖中掏出准备好的小刀,说道:“你不就是想要我们父子的命吗?都给你!”接着在朱元璋面前自刎而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元璋见状,当即暴怒不已,大骂傅友德父子,既对自己不敬,又畏罪自杀,简直罪加一等,于是下令将傅家所有男女全部发配辽东、云南,偌大的傅家从此家破人亡。

参考资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