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8月12日,秋雨绵绵,悲音飒飒,天地同哭,共同哀悼一位文学大师的陨落。著名学者闻家驷饱含热泪,遥呼:“佩弦先生,就任何方面讲,你是一个死不得的人!”他们送别的人,就是我国著名学者朱自清。昨日,是朱自清逝世72周年纪念日。

朱自清生于1898年,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是中国近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自清雕塑

朱自清18岁从中学毕业,之后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他在21岁开始发表诗歌,随后陆续发表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散文。

他一生笔耕不辍,并以缜密细腻、平易自然的风格独步文坛。

“你在这站着,我去给你买几个橘子”,《背影》用最简单的句子将父亲隐藏的爱展现了出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匆匆》让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知道要珍惜光阴;“小船儿载着我们,在大船缝里挤着,挨着,抹着走。它忘了自己也是今宵河上的一星灯火”,《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让秦淮河的美永远定格在了人们心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背影》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朱自清年少时就非常喜欢读书,即使是经史子集,他也能坚持读下去,这种毅力也让他慢慢萌发了对于文学的兴趣。上中学的时候, 他曾对《聊斋志异》很感兴趣,用尽千方百计找书来看,还将自己喜欢的情节熟读成诵,绘声绘色地讲给同学们听。
他爱书如命,在大学时期,他在一次逛书店时偶然遇到了一部新版的《韦伯斯特大字典》,定价14元。这笔钱对他来说算是一笔大数额,他不忍心放弃,最后只能将父亲在他结婚时做给他的皮大氅拿到了当铺,换回了心心念念的书籍。
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因为孜孜不倦,勤奋苦读,朱自清积累了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为他日后成为文学大师奠定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勤学固然不易,但将读书的习惯贯穿生命更是难得。唐人李商隐一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流传已久,朱自清反其意用之,写下了“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的句子,鞭策自己珍惜光阴,笔耕不辍。
即使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在日记中订下了严格的阅读计划,要求自己除了周末外每天坚持读一本中文或英文书。

可以说,朱自清将书视为了自己的生命,既然人生能在阅读中不断充实,那么又何须悲叹光阴似
韩愈曾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在读书和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船可行,只有以勤奋刻苦的态度在书海中努力前行,才能获得知识的馈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深奥的学问,朱自清用坚强的毅力将它们一一攻克;面对书籍的短缺,朱自清努力创造条件汲取知识。他视书籍为精神食粮,将勤学苦读贯穿生命。他也以丰硕的学术成果精馈赠后世,激励来者奋进。

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

1924年春天,朱自清来到春晖中学任国文课教员。

“走向春晖,有一条狭狭的煤屑路……山的容光,被云雾遮了一半,映在湖里。我的右手是个小湖,左手是个大湖。湖有这样大,使我觉得自己小了。”

来到春晖不久,朱自清在《春晖》半月刊上发表了《教育的信仰》一文。

朱自清对于教育十分看重,他认为“教育有改善人心的使命”。如果学校太“重视学业,忽略了做人”,学校就成了“学店”,教育就成了“跛的教育”,而“跛的教育是不能行远的,正如跛的人不能行远一样”。所以,他说:“教育者先须有健全的人格,而且对于教育,须有坚贞的信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晖中学

在教育方面,他不仅仅是向学生传递知识,更是教育学生该如何做人做事。

尽管朱自清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使他名声鹊起,但他本人仍保持着品辨毫厘的创作态度,对描写对象几乎达到了锱铢必较的地步。

《荷塘月色》发表后,一位读者在来信中提到“蝉在夜晚是不叫的”,多位好友也表示支持这一观点。 朱自清很重视这一建议, 但他没有轻信众人的经验,而是亲身观察,最后发现月夜蝉鸣是确实存在的现象,并做了《关于“月 夜蝉声"》一文作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荷塘月色

在朱自清的眼中,只有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才能不在所谓经验的“障眼法”面前乱了阵脚,从而做出错误的结论。也只有严谨认真,才能给学生做好榜样。

朱自清不仅在学问上谦虚谨慎,在教学中也始终保持着不轻下断语,勇于承认不足的态度。他在清华大学中文系任教时以严格负责闻名,发现自己讲错或者不妥之处,一定慎重地提出更正。

一次他在讲授张天翼时,称作家是浙江人,后来了解到还有其他说法,于是在第二次上课时立马声明更正,请求学生们的原谅,后来还与好友吴组缃通信讨论这一问题。

宁死不领救济粮

宁死不领救济粮

除了传授知识,朱自清也以其高尚的人格成为学生们的表率。朱自清原名朱自华,为了勉励自己保持志向和清白,他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自清故居

1948年5月,上海学生发起了反对美帝国主义扶植日本侵略势力的签名运动,后来反帝爱国风暴波及全国。当时,为了欺骗和收买知识分子,国民党发放了配购证,用此证可低价购买“美国面粉”。6月,患胃病多年的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一丝不苟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他在日记中写道:“此事每月须损失六百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余仍决定签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应直接由己身做起,此虽只为精神上之抗议,但决不应逃避个人责任。”

两个月后,他因营养不良病逝,临终前还反复嘱咐妻子无论生活多困难也不能接受“美援面粉”。他用自己的生命践行着什么是爱国主义,他是一个有气节的文学大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词必精,情必显,文章经典雅俗共赏,治学风范足为知识分子标杆;温而厉,恭而安,傲骨尽显民族气节,爱国爱民堪称青年学生模范。

求学之勤奋刻苦,治学之严谨认真,为人之正气凛然,共同成就了朱自清这位伟大的文学大师,而他也给我们留下了数不尽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