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杯酒释兵权

如果还要说吃饭喝酒,那就唠一唠“杯酒释兵权”吧。

大唐帝国没落后,天下乱得一批,各路豪杰你方唱罢我登场,多品种的皇上层出不穷,各样式的大王参差林立。史家为了方便叙事,把中国907——979年这一段定义为“五代(梁唐晋汉周,为加以区分,都前缀一个“后”字)十国(太多了不说了)”。

其间的960年,身为后周王朝“殿前都点检”(中央警卫军总司令)的赵匡胤,奉丞相之命北上抗击来犯的契丹和后汉敌军,行军到陈桥驿,通过与同是“赵家人”的赵普导演的一场戏,在部将们的“拥戴”、推举下成为新天子。仗且不打了,先回京坐一坐头把交椅再说。后周七岁的小皇帝柴宗训一家,惊见“班师回朝”的将士们杀气腾腾,只得发扬风格,客气地给赵匡胤让座,赵大哥就此成了名垂青史的宋太祖。但他这皇上是怎么当来的,登上宝座的赵大哥与新的臣僚们都心照不宣,他完全可能轻易“被模仿”、突然“被超越”啊,所以赵大哥一有空就忍不住想这事,一想就心累,最后不得不又问计于当了丞相的“把兄弟”赵普,赵普则如此这般地跟他献上一计,接下来就又是安排饭局。

一天下班后,太祖把先前推举他的一众干将留下来吃饭喝酒,开局不久,先把秘书和御用服务员等等支开了,酒过三巡就开始飙戏:兄弟们不要对我敬那么多酒啊,当初要不是你们出力,今天这饭局我也坐不到这主位,所以我是打心眼里感恩你们啊。唉,但是这个皇上真TM不好当,还不如做个节度使(地方军政一把手)来得快活,现在的我是整宿整宿的睡不着啊。”

干将们一听,知道这话中有话,连忙叩头说:“大哥怎么能说这话,天命已定,难道谁还敢有二心?”

太祖说:“不是啊兄弟们,对你们倒是没啥不放心,可是你们的部下就不好说了,一旦他们也想要你们这样的富贵,非得把黄袍加在你身上,那时候你不干也得干啊。”——你看,站在你们的角度,想你们的难处呢。

兄弟们一听,面面相觑:TM的这酒看来是没法喝了,也不知道周遭那些个刀斧手到底埋伏了多少!我们哭吧!

于是,当初义结金兰、多少年来一起扛枪、情同手足的兄弟们一下哀嚎起来,恳请太祖给指明一条生路。

太祖不紧不慢地说:“人生短短几个秋啊,所谓富贵,不就是钱多多地多多妻妾儿孙多多吗?还不如弃甲归乡,多置良田美宅,天天的来呀来个酒啊不醉不罢休!你我君臣之间,也两无猜忌,上下相安,多好!”——典型的腐蚀拉拢,噢不对,是“腐蚀推散”。

俗话说得好:大家都是成年人!

再听不懂的就是该死的真傻X!感恩!照办!万岁万岁万万岁!

此后,太祖将禁卫军一分为三,不再由一人独掌——如此则京师无虞;再行“军改”,把调兵权与领兵权分散,相互制约,紧攥了皇权。他还把全军分为两大块,一块屯驻京城,一块戍守各地,使京城驻军足以节制外地驻军可能的生变,也使外军联合起来又足以掣肘禁军,这一系列“强干弱枝”的平衡式擘画,使得皇家牢牢把控了国之“武功”,看上去万世无忧矣。直到北宋末年,这一治国方略终致积重难返——长久以来国防力量的摊薄,致使对外无力,没了“内患”却大大增加了“外忧”,北宋为金所灭,南渡偏安杭州后最终又被蒙古所灭,可怜积攒了几千年的炎黄文明,在崖山一役后,几近荡然无存——这又是后话。

这三顿饭饭局上的人,都不是在吃饭,酒也喝得不是滋味,而是在参与拍摄王家卫风格的电影,往往导演是有脉络有思路,但就是没有剧本没有明确的台词,各位表演哥均按自己的理想和设想即兴飙演技。你说我听,我回你复,间或穿插几个配角和一些道具,盈溢在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啼笑皆非之间的,全是戏,有人是本色出演,有人全靠功力;戏外的人,看的全是胸怀、谋略、胆识、口才和演技,当然,最核心的还是主角和配角的品性。

相应地,康熙皇帝请客、百姓买单的“千叟宴”和FeiYan疫情正式爆发前夕政府花银子的WuHan百Bu亭社区“万家宴”,也都不是吃饭,而是在咀嚼、品味、畅享盛世的繁荣、祥和与喜庆。

吃饭不是吃饭,本来话儿最多的开会也不是真开会,而是把事先在幕后、在预备会上说妥了的事儿定好的调——给传达、给广而告之一番。普罗大众可“别想多了”,您听到的,都是已经完备的方案,正经八百的会议现场,则是满满的统一、稳定与和谐。这个就不展开了,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