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笑傲江湖》是金庸先生的武侠代表作,它自问世以来不仅被出版多次,还被改编成了许多版影视作品。

笑傲江湖》的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这里我不多介绍,今天只谈谈小说中被删改的那些有趣情节。

金庸武侠小说经历了多次删改,小说版本大致分为旧版(连载版)、新版(三联版)、新修版,《笑傲江湖》也不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庸先生原名查良镛,是浙江海宁人,1948年在香港《大公报》当编辑。

1950年他曾去北京应聘外交官,因一些原因没有成功,而后返回香港继续在《大公报》任职。

1952年金庸转入《新晚报》任职,开始写影评剧本。

他曾用过林欢、姚馥兰等笔名,后来将自己名字中的镛字拆开,取金庸之名,他没想到这个名字会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红遍大江南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4年,太极派与白鹤派在香港的武术比赛引起轰动。

1955年金庸先生在《新晚报》开专栏写武侠小说,以金庸为笔名,《书剑恩仇录》问世。

1959年金庸自立门户创办《明报》,在报纸上连载他的武侠小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7年,《笑傲江湖》连载,这部小说由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并不是那么简单,但作为读者,读读精彩的故事就很乐呵了。

小说最初在报纸上连载,情节人物设定自然有瑕疵,而后经过删改修订也正常。

有些错漏删改之后小说剧情更流畅,人物形象前后统一,使读者有更好的阅读体验。然而也有一些地方被删改,却成为了读者的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笑傲江湖》里的莫大先生,最早在报纸上连载时他是死了的,他落魄隐忍,最后稀里糊涂死去,不免又是一个残酷江湖里可悲的牺牲者。

然而在后续版本里,他被金庸写活,最后如隐士一般飘然远遁,他的身上充满了潇洒神秘之色,他此前的落魄隐忍反而成为了他独特的魅力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一个比较悲剧的曲非烟,在最早的连载版,她身具黄蓉的潜质,很有可能是任盈盈的有力竞争者,在曲洋刘正风死后她不知所踪。

因后面没有她的情节,所以在后续版本,金庸将她直接写死,让她被费彬残忍杀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大淫贼田伯光,在连载版他并不是独身一人,他之所以敢在江湖上肆无忌惮,是因为他背后有一个来头极大的师父,说是名字能把令狐冲吓一跳。不过后面并没有说出来,在后续版本中,金庸先生把田伯光的师父改成了早已仙逝多年。

还有桃谷六仙,这六个经典角色很是讨喜,虽然都是杠精,可着实给读者带来了很多欢乐。

据说金庸先生考虑到《笑傲江湖》主题比较严肃,桃谷六仙其实显得太闹腾了,就准备删去。好友倪匡苦劝金庸保留桃谷六仙六角,这才令他们没有从读者眼底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笑傲江湖》最令人遗憾的一处删改,则必定是“千秋宫”。

部分读者不知道金庸武侠里还有个千秋宫,这个地方是一处神秘的宝地,据说三十年开启一次,每次开启都是一次巨大的机缘。江湖中知道千秋宫的人极少,只有那些辈分极高的人物才知道。

金庸先生在连载版《笑傲江湖》里花了大量笔墨铺垫千秋宫的情节,不惜塑造了“白发童子”任无疆这个半生为千秋宫开启做准备的角色。要是千秋宫的故事继续发展下去,势必会成为《笑傲江湖》的一大高潮,也势必成为金庸武侠迷所津津乐道的经典情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连载版《笑傲江湖》基本属于想到哪写到哪,毕竟金庸先生不是职业小说家,他主业办报纸写社评,武侠小说只是当成副业来搞,所以并没有花多大心思构思大纲。这就导致很多情节伏笔后续用不上,只能在修订的时候进行删改。

于是“千秋宫”这一处情节便被删除了,这也成为了金庸武侠迷的遗憾。按照设定,千秋宫三十年开启一次,会引出许多隐藏的老怪物,诸如风清扬之类的。

我甚至怀疑,上一次千秋宫开启风清扬很可能就去了,他的独孤九剑大概率来自那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随着金庸先生逝去,金庸武侠留下的那些未解之谜真正成了悬疑,再没有人能为读者解惑。

小说版本的更迭有好有坏,有的读者喜欢旧版,有的读者喜欢新版,感谢金庸先生给我们留下了不同版本的精彩小说,令读者能够在金庸武侠世界里畅快遨游。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我们下次再聊。